贓律
太祖元年, “分遣按廉使, 贓汚廢職者, 監禁申請, 以明予信賞必罰之意。”
明宗三年, 敎曰, “先王朝贓法甚嚴, 今則不然, 貪風日熾, 民受其害, 事露者, 不可不痛繩以律。”
仁祖元年, 大司憲金尙憲八漸箚, 略曰, “昔宋太祖, 以忠厚立國, 而至於贓吏不少容貸, 唐柳公綽, 家法仁厚, 而亦稱其不貸贓吏, 斯豈非後世之法乎。 伏願殿下, 凡贓吏獄事, 其身則繩以法律, 子孫則禁錮仕路, 則貪猾之徒, 庶幾懲戢焉。” 上嘉納之。
肅宗十九年, 敎曰, “予聞, 欲保良民, 莫如先嚴贓法, 雖以宋祖之寬厚立國, 獨於贓吏無容貸, 而我國贓法, 最爲不嚴。 前後守宰之犯贓就理者, 或因赦幸逭, 或行査白脫, 無一人依法抵罪者。 噫, 烹阿之鼎, 不設於庭, 而貪汚之輩, 日事橫斂, 民安得不困乎, 自今以後, 必須嚴立贓法, 毋有撓屈, 是亦保民之一道也。 其令王府稟旨擧行。”
二十五年, 減李祥輝死, 定配。 先是禁府令本道査祥輝所賂米之爲月俸與否, 及査報至, 禁府引先朝全州府尹李延年私用月俸參酌定配之例, 讞奏之。 下大臣議。 大臣曰, “私用月俸, 係是不法, 不可不定式禁斷, 而未及定式之前, 只以法無勿問之文, 斷用贓律, 未免異同於李延年事。” 上有是命。
英宗十八年, 敎曰, “懲貪之法, 國之所重, 而近來解弛, 諸道査報, 每歸白脫, 該府讞議, 亦多從寬, 將何以祛民弊乎。 曾經法從之臣, 犯贓汚被禁錮, 則雖解錮敍用, 勿復淸職, 以示嚴懲之意。”
二十七年, 敎曰, “特配贓吏, 則雖多年後大臣外爲方伯者, 或稟而無直置于放, 今則此事蕩然。 此後更爲嚴飭, 特配貪吏, 則不稟直放者, 自該府, 非徒勿施, 該道臣, 施以制書有違之律。”
三十五年, 減安相五死, 刑推島配。敎曰, “贓法無則, 已有則相五豈逭王法。 噫, 前後名登御史書啓者, 皆巧作名目, 因査白脫, 法官曲循巧飾, 而禁網疎闊, 雖十倍相五者, 律不過杖·配·禁錮若干年, 亦蒙蕩滌, 非徒不準法, 往往復爲字牧, 可勝歎哉。相五特貸本律, 大靜縣定配, 禁錮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