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 同年, 密陽校卒尹龍云毆打僧來權致死。因道臣趙時俊稟啓, 本曹判書徐浩修回啓, 檢驗傷處狼藉難掩, 成獄一款, 無容臾議, 而當初發告者, 非屍親乃假稱出使將校之全仁興, 則先發制人之計, 極爲兇狡, 其罪一也。假稱將校瞞告官行, 其罪二也。不干之僧震雨, 稱以同姓三寸, 其罪三也。龍云之木杵打腰, 初招隱諱, 其罪四也。號令龍云相與毒打, 而渠又結縛之狀, 僧奉準之招, 旣甚明白, 渠敢發明, 其罪五也。未及五十里而將死之僧, 謂之自墜橋下, 欲掩其毒手, 其罪六也。凡此六條, 渠烏得免。造謀之律, 而特以巧譎粧撰之故, 委罪指使之龍云, 生出獄門, 定配善地者, 萬萬未安。其時道臣推考。依時道臣條列, 全仁興還囚, 該府究覈, 得情何如? 判付內, 大體殺獄, 定其元犯然後, 方可論償命之律, 而至於此獄, 仁興·龍云互爲首從, 前後推官之一定一否, 新舊道伯之屬彼屬此, 俱有所據, 尙無的斷。蓋以龍云之木杵猛打, 直歸之首犯, 仁興之土廳指揮, 只謂之原謀。然而就其文案而考之, 則當初龍云之認僧爲賊, 指告執捉, 則龍云未必不爲原謀也。仁興之筇杖間打兩膝蹴翻, 則仁興未必不爲首犯也。卽此一事, 亦難辨首從之別。前道臣未執明證, 一推一配, 頗欠愼獄之道。推考。全仁興, 還囚更覈, 以爲歸一償命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