추관지秋官志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추관지 목록



還上
還上虛錄
肅宗十五年, 戶曹判書鄭載嵩所啓, “守令虛錄之罪, 已有定法, 而反庫之時, 守令不以實聞。 請自今, 虛錄守令·反庫守令, 同爲勘罪。” 上曰, “反庫稍輕於虛錄, 不無差別, 虛錄守令, 徒三年定配, 永勿除職, 反庫守令, 徒三年, 永爲定式。”
三十九年, 左議政李濡所啓, “守令虛錄還上者, 皆令十年禁錮, 磨勘之兼官·未發覺之後官, 亦同律, 似爲太重, 請減以五年。 五六石虛錄者, 亦施此律, 太無斟酌, 十石以下, 竝勿論, 後官不爲發覺·兼官磨勘者, 竝徒配, 勿揀赦典事, 定式。”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國穀偸竊
肅宗四十五年, 備局達曰, “因洪州牧使李廷濟上書, 凡色吏之偸竊國穀者, 隨其多寡, 定其罪犯, 雖至於死, 斷不容貸。 而旣勘一罪之後, 則勢不可不蕩滌, 如是定式, 則一族免橫侵之患, 國穀無耗縮之弊。 依此擧行, 似合事宜, 他道一體分付, 何如?” 令曰, “依準。”
重補今上六年, 以摠戎廳逋欠草記, 傳曰, “取見續大典, 典守穀物虧欠條, 斷例有曰, ‘米七十石以上, 該官削職, 庫子爲奴, 吏屬杖流。’云, 元無竝與監·兵使論罪之文焉。 惟此該營逋穀, 一則管城穀也, 一則禁倉穀也。 城有城將, 倉有倉監, 律文中設官云云, 政擬此輩, 而草記中, 此一款, 未免見漏, 更爲論理稟處。” 曹草記, “禁倉前書員全尙義所逋一百四十石, 管城所前庫子韓雲瑞五十三石, 韓龍瑞四十四石, 各杖一百流三千里照律, 前庫子韓益良二十二石, 杖一百徒三年照律, 前執事崔鎭翰十五石, 杖一百照律。 續大典, 該官削職, 削職之律, 例爲比擬於奪告身, 而奪告身, 例有決杖, 以此傍照, 杖一百收贖。 前庫子李命厚所逋四十三石零, 本律杖一百流三千里, 若於此加等, 則罪至一律。 續大典, 庫子, 米七十石以上, 絶島爲奴, 四十石以上, 杖一百流三千里, 李命厚, 依此傍照, 比律加等, 以絶島爲奴施行, 何如?”上曰, “依爲之。”
重補十二年, 東萊府使李敬一狀本, “釜倉逋欠米木, 今已畢捧。 而至於孫處大·金鼎弘·安處宅·孫潤大·文錫豹等諸吏, 恣意偸弄於給倭之物, 積年作奸之狀, 罪固罔赦, 亟施一律。”云。 曹回啓, “令道臣具格啓聞。”云。依允。 己酉, 因道啓結案取招, 曹回啓, “報議政府詳覆。”云。依允。 庚戌, 別諭內, “大抵監守自盜, 四十貫以上, 斷以一律者, 法典所載。 今之萊府逋吏, 則最小者卽潤大, 而二百七十餘石, 米以錢計, 贓恰滿一百貫, 較諸法文, 幾爲三倍, 況邊上重地下納公米乎。 無論千石·二百石, 一幷懸首萊府, 然後可振邊上紀綱。 然朝家用法所貴, 懲一礪百, 未必殄滅而後, 可以立威。 若欲懲一人而礪百人, 則勢將區別其石數, 以最多者一人爲歸, 此非謂於其間有首有從, 亦非謂最小者不犯一律, 特於五人中分多少而言也。 處大一漢外減死, 或不至大段失刑, 五百石以上逋吏鼎弘·處宅, 減死, 濟州爲奴, 二百石以下逋吏錫豹·潤大, 嚴刑三次, 永屬卿營奴。”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國穀換色
今上四年, 靈光郡守沈有鎭, 常賑耗三千石, 報道臣作租, 而道臣無粘移報惠廳之事。 惠廳堂上所啓, “監司鄭一祥, 緘問。” 判付內, “千包穀換色, 有朝令然後, 始乃擧行之意, 筵稟定式, 則初不粘移, 擅自輕許, 前監司鄭一祥, 爲先罷職不敍, 該郡守, 令該府拿問。”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倉穀幻弄
今上五年, 本曹參議徐鼎修所啓, “摠戎廳平倉還穀, 誠爲一大痼弊也。 每當分糶之時, 例以倉底人懸保出給, 故京中無賴輩, 招引閭巷稍實之類, 慫慂以賭博, 假托以稱貸, 締結保主, 受出多石, 甚至僞着姓名, 勒成文券。 及其捧糴之時, 則本廳不問虛實, 一從糶案之所載而徵之, 囚其父兄, 侵及族黨, 一人作奸, 十家被害, 張三受糶, 李四納糴。 此特其大略也。 前參議李義寬筵稟申禁者, 不啻嚴截, 而終不止息。 蓋本廳之捧糴, 雖獲作奸之魁, 置而不論, 必按懸名之人, 而嚴加督徵, 故都民之呼訴本曹者, 項背相望。 此後, 則自本曹捉得元犯, 移送摠廳, 盡捧還米, 還付本曹, 照律嚴勘, 恐合事宜。下詢廟堂處之, 何如?” 上曰, “前後筵席, 屢勤飭敎, 而弊猶自在, 今年甚於去年云爾, 則安知不來年之又甚於今年。 倘不痛加懲治, 難期掃祛舊習。 所謂平倉作奸倉屬及保主人輩, 待明朝開坐, 其慫慂愚氓之罪, 一一嚴査, 登對以奏, 當從後嚴處, 以謝平民。 摠帥難免溺職之責, 從重推考。 自明春爲始, 復有奸弊, 爾曹隨聞嚴禁, 亦令該廳, 無賴賭博之類, 十分禁戢。 仍以此意, 知委坊曲, 使一民無不識不聞之歎事, 分付京兆·五部, 此乃刑期無刑之意也。 若又收殺之政·矯弊之策, 明日大臣·摠帥, 入侍稟處, 可也。” 本曹判書李命植回啓, “摠戎廳新營書吏李景煒等, 庫直姜渭濱等, 保主人裵仁祥等, 謹以傳敎內辭意, 發問目反覆嚴問, 則其所分糶, 一從保主人等收納成冊, 依數分給, 故書吏擧行文書而已, 庫子開庫出給而已, 受去人之誰某, 虛實與否, 實不知云。 旣是該吏與庫子, 則保主人輩所爲, 似無不知之理, 保主人等, 一辭發明, 終不吐實, 所當待用刑嚴訊得情, 而旣有登對以奏之命, 上裁。” 判付內, “書吏·庫子等, 姑爲保放, 保主人等, 厥數夥然, 勢難盡囚, 其中二百石以上, 爲先着枷嚴囚, 餘外各人, 竝姑保授, 俾無繹騷之弊。 供辭草草, 不可憑信酌決, 待明朝開坐, 各人等處, 嚴問取招。 尤無良石數最多人, 各別推覈, 其幻弄國穀·誑惑平民之罪, 一一捧遲晩, 以爲照法重繩之地。 大抵平倉糶糴, 專爲營屬接濟, 傾囷取耗之法, 到今雖難猝罷, 該營若於分糶之時, 區別願·不願, 精擇實·不實, 計口發俵, 無或泛忽, 則今番之弊, 何從而生也。 登豊之餘, 京居民人, 設令皆不願受, 該營又能審察事情, 決知其必不可受, 則某樣從長彌綸, 亦豈無其方乎。 該營但事督責倉屬·保主人輩, 彼倉屬·保主人輩之作此擧措, 特勢使之然者。 其留庫石數, 分給石數, 取耗石數, 應用石數, 原文書使之現納, 作俑頭目之人, 別般査得, 待輸款, 從重照勘之意, 另爲措語稟處。” 書吏·庫直·保主人等更推, 回啓, “分·留及用遺文書, 使之現納, 則以爲, ‘分·留之數, 在於傳掌重記中, 用下之數, 取納事目冊一卷, 本廳需用不足, 臨時取用, 元無一定之例, 年各不同, 此則有難按簿考覈。’ 依判付, 二百石以下, 竝姑保放, 二百石以上, 及雖不滿二百石而奸狀綻露者, 一幷嚴囚。 以判付內辭意, 發問目究問, 則許多保人中, 裵仁祥, 分俵石數, 多至五百餘石, 其幻弄作奸之狀, 節節綻露, 崔鍾賢, 本非倉民, 冒屬保主, 而石數之多, 亦至二百三十石, 曺壽澤設置戲具, 誑惑雜類, 而穀數之多, 又至三百餘石。 倉底居民, 皆以此三漢, 目之以罪魁, 施威嚴問之下, 專事漫漶, 萬萬痛駭。 至於尹德善之歇價給錢·捧賂移錄, 李重根之加捧什一·出給貧民之狀, 已爲現發, 而分俵石數, 比三漢差少, 若其用計作奸, 眞所謂一而二二而一。 今此嚴問之下, 雖不敢全然隱諱, 終不吐實, 俱極兇獰。 大抵保主人三十七名, 論其罪狀, 均是作奸, 則不可以石數多寡·情節淺深有所區別, 而石數雖多, 或有情節之差殊, 不宜混勘者。 情節已露, 難以石數之稍少, 曲加容貸者, 裵仁祥等五人, 待用刑嚴覈, 期於取服。 其餘三十二人, 自臣曹竝爲考律勘處, 何如?” 判付內, “觀此各人等招辭, 石數之多寡, 罪魁之誰某, 竝姑捨是, 投跡此臼, 旣獲保主人三字之稱, 則無非亂民也。 國穀之幻弄, 平民之誘惑, 特其次第事耳。 朝家之意以爲, 裵仁祥未必爲元犯, 尹德善·李重根, 亦未必爲隨從。 論以邦憲, 所謂保主人稱名人等, 竝置重律, 以謝繹騷之民情, 實合懲礪之方。 更又思之, 所謂保主人, 無非窮難自存·貧不聊生之徒, 饑寒切身, 糊口沒策, 作此死中求生之計, 如或因犯而原心, 足云可哀也, 非可怒也。 今於屢招之下, 幻弄也誘惑也, 種種似此罪狀, 亦不得全然牢諱。 到此强別首從·分輕重決處, 無所不可。 罪人裵仁祥, 擔當穀包, 數過五百, 爲諸囚之最, 照律遠配。 該廳之催科方張, 糴簿之磨勘未了, 經先決勘, 果無適中渠願之歎乎。 此則往復該廳, 以草記從長稟處。 崔鍾賢, 賊謙婢族, 逆麟親傔, 多年以掖屬隨行, 竟至於因特敎罪汰, 則固當奉頭鼠竄之不暇, 乃敢逗遛京輦, 名徹奏御文案, 究厥情狀, 尤萬萬痛惡, 不可以次律論, 與仁祥一體照勘。 曺壽澤, 倉底居民, 目之以罪魁, 則有難參恕。 且以渠供觀之, 指示韓哥, 俾干風化之重罪, 亦與兩囚, 同律處斷。 尹德善·李重根, 卿等結語, 論列至此, 亦不可白放, 竝分等酌處。 其餘二百石諸囚, 何必令盡配。 此人等, 待明朝開坐, 更加區別笞·杖, 竝收贖放送。 大抵平民·亂民, 自予視之, 均是民也。 況所謂亂民, 皆非本是亂民也, 朝家制置如彼其乖當。 京城數里之地, 積穀萬包, 而春糶秋糴, 一如外邑之例, 蕞爾平倉一區, 何以盡俵原數。 如是之故, 倉底不但爲寒乞兒之逋逃藪, 從又害及城內之貧戶·富民, 以此以彼, 此法急速矯革, 然後可除來後踵罹之弊。 後日次對, 摠使登對時, 必以本倉還穀, 分數移轉於外邑一款, 使之爛商熟講後稟處。 自本曹枚擧判付內辭意, 卽爲文移該廳。本倉吏胥·庫子等, 別無更問之端, 竝分揀放送。 鍾賢等四囚, 依仁祥例決配。”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官庫失火
顯宗七年, 領議政鄭太和啓曰, “盜出倉庫之物, 故爲衝火者有之, 而守令之失火, 則出於無情, 故自前照以公罪矣。先朝, 倉庫失火守令, 輒以徒二年照律, 故下吏輩, 怨其邑倅者, 不無故爲衝火之事, 後弊可慮。 如陵官之失火陵上而不至罪者, 亦以此也。” 上曰, “自今, 律則以本律照勘, 而公罪收贖, 則以受敎懸入, 以爲恒式, 可也。”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重補    官倉失火
今上十五年, 平安監司沈頤之狀本, “柔院竹倉還, 分餘粟二百二十五石, 春麰四石, 場火延及, 盡爲燒燼。 該僉使尹進五罪狀, 令攸司稟處。”云。判付內, “本道鎭餉釐正之時, 有此柔院地事, 雖係適然, 亦豈泛視乎。 該鎭還穀之積弊, 聞於曾經道伯之說, 卿知之。 該僉使拿來, 姑爲置之, 爲先令渠較戶量穀, 仍說爲弊之端, 兼陳捄弊之策, 使之一一報營後, 論理狀聞事, 分付該道臣。 如是申飭之後, 萬一報辭或未瑩, 實數或相左, 使鎭民因此機不得蘇醒, 鎭簿及此時不得淘洗, 則可謂兩罪俱發, 不可拿處而止, 當令兵使拿致嚴棍, 卽其鎭充軍。 以此意, 令廟堂嚴飭分付。”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