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傳曰, 年前已有定式受敎, 鞫囚猶然, 況下於此之罪乎。王府刑推, 每準一次, 雖於十餘度, 或五六度而直招, 若準一次, 則其勢將至直招後加刑之境, 殊乖審克之意。此後雖有一次加刑之敎, 而未準次直招, 則停刑稟旨, 修啓目事, 定式。
同年傳曰, 審克中外庶獄, 固是應行之典, 而疏決竄謫, 又其中一事也。然予則曰或因値災修省之時, 或因遇慶曠蕩之日, 臨急議讞, 不能稱停者, 亦非誠實底道也。以今番陵行時上言該曹之抄啓觀之, 逆獄外編配者, 至於千餘人之多, 而不擧論未見宥之類, 幾居三之一, 久者爲累十年, 近不下八九年。此蓋當初所勘之律名, 關係不輕故也。噫, 敬敷五敎, 王政之先務也。蠢玆下民, 眞有傷倫悖義之罪, 則何惜乎竄之殛之, 而今之法官, 處心用法, 不若古之法官。苟有私惡於我, 而原其本律, 或涉太歇, 不愜於意, 則必勒加難赦之罪。至以無父·無母之人, 謂之以不孝, 無兄·無弟之人, 謂之以不悌, 從又以薄待之目, 加之於無妻之人, 欲快自己之暴怒, 不念當者之切怨。此等之弊, 予所稔知, 而姑無現發於朝家者, 故亦且强信其可疑矣。至於向者一臺臣事後, 昭然有不可掩者, 國家設法, 乃所以懲頑戢奸, 而似此蔑法之事, 適足爲益壞風化, 無一分裨益於民俗, 則烏在其廷尉當之念也。嗟, 彼常漢賤類, 亦具秉彝, 如以至冤之事, 得被難洗之目, 勿論見放之遲速, 將不能齒諸生人之倫, 吁, 亦不仁之甚也。此予所以尋常惻傷于中, 一欲提敎而未果者也。昨筵, 因言端已諭大臣·推官, 凡以此等罪目, 自京司發配者, 先令該曹堂上收取各人文案, 査櫛年條, 究覈證左, 如有勒勘抱冤之屬, 一倂抄出以聞。外此罪祟於東, 律勘於西, 而用意低仰, 亦多有之云者, 誠如刑判之言, 可以按査者, 一體閱實以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