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正祖 10年(1786): 내시부의 전계(轉啓) 없는 내시 소송 청리 금지
◉ 內侍訴訟者 無內府轉啓 勿聽理
丙午七月二十二日到付. 備邊司爲相考事, 節啓下敎. 政院啓曰, “卽伏聞, 日昨內官爲本院下隷所侵侮, 往復中部官員, 至於移送秋曹之境云. 院隷與內官, 初不相干涉, 而有此侵侮之擧者, 誠極痛駭. 院隷令攸司各別嚴治, 而內官之恐喝部官, 部官之曲循內官, 俱萬萬驚駭. 當該內官及部官所當重勘, 以懲日後, 而本院請推之外, 無他可施之罪,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雖是未入仕之中官, 逢辱於院隷, 則毋論渠之先損與否, 宜有雪恥之心, 來呈內府, 以待處分, 經訴當部, 無異越訴, 至於使部隷往復, 尤關後弊. 若此不已, 將至於有當面談話之擧, 當該部官, 爲先刊汰, 令該府拿問重勘, 該中官, 令內寺府, 從重勘罪, 以嚴內外之分. 院隷事, 下隷與中官, 自有等級, 以辱說相加, 固極痛駭. 況內外至嚴, 則以外司下屬與內官, 焉敢接言? 可謂兩罪俱發, 不可不各別痛繩, 該隷令攸司照律嚴治, 可也.”
仍傳曰, “因此有不可不提飭者, 內寺屬於內府, 凡有可訴可告之事, 先呈內府·入啓轉聞, 以待朝家處分. 而今番事, 渠則來告該掌, 中官謂以不關於內府, 不卽提稟, 是何異於使之爲之? 該中官當嚴處, 問于內府, 拈名奉現告以入. 以此傳敎, 竝下廟堂, 令廟堂分付法司及五部. 若無內寺府轉啓文跡之粘錄來呈者, 雖大於此之事, 切勿聽理, 直爲草記, 諸道一體知委.”
事, 傳敎敎是置, 傳敎內事意, 奉審施行爲乎矣.
大小朝官, 不得與中官接談, 自來法意, 不啻嚴截哛不喩, 向來一二武倅, 以年前書札相通事, 竝被定配. 昨歲夏間, 又有御製曉諭文, 至於軍門 將校之微, 而皆令洞悉敎是如乎, 朝官中官之障隔不通, 必當知戒. 而今者因一院隷事, 當該部官, 曲循內官, 乃使部隷居間往復, 一從其言, 移送秋曹, 事之驚駭, 孰甚於此? 部官與院隷, 已下處分敎是在果, 內外法官, 奉覽傳敎, 敬遵飭旨. 凡有內官呈訴之事, 則先考內寺府轉啓文跡, 以爲決處之地爲乎矣, 若無文跡之粘, 呈者則毋論事之巨細, 理之曲直, 切勿聽施除良, 卽以違越禁令之意, 據實狀聞爲乎矣, 著爲令式, 永久遵行之意, 另飭各邑, 宜當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