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營米錢請得
事實
英宗二年丙午, 本曹啓目, 常平經用米十萬石·綿布七八萬疋·錢十六七萬兩, 而今年所捧, 俱爲減縮, 祿糧則取用江都米, 已爲陳達, 而錢布不足, 聞關西各庫, 有綿布二十五萬餘疋·錢三十二萬兩云, 不可不急時變通矣。上允之。先是景廟甲辰, 因本曹啓請, 取用關西補軍廳錢四萬兩, 至是又輸錢布。地部之取用關西錢布, 始此。
七年辛亥, 本曹判書金東弼所啓, 昨年修理三處, 又當國恤勅行·陵寢遷奉之役, 而今年八路凶荒, 收稅減半。今此鑄錢, 雖鑄二十萬兩, 餘利不過十萬兩, 以米計之, 僅爲二萬五千石之代, 勅行, 今當有傳訃等三四勅, 我國亦有陳慰·謝恩使, 一勅所入銀貨, 當爲七八千兩, 而前箕伯尹游別備銀一萬兩, 置諸別餉庫云, 今宜取用尹游前送錢十萬兩, 以補經費, 而朝家下送湖南, 使之貿穀, 此所謂錢作米也, 亦宜分付湖南立本錢, 先爲拮据, 何如? 上曰, 地部經費, 不可不慮, 依允。
九年癸丑三月, 本曹判書金東弼所啓, 東萊稅銀, 歲爲千餘兩, 近來漸減, 今年只是一百八兩矣。關西木四五百同, 貿蔘於江界, 下送萊府被執, 則不過期年, 可以作銀, 稟定後, 自下往復區處矣。平安監司權以鎭曰, 臣待罪東萊時, 唐貨則雖一匹花紬, 皆捧其稅, 上納稅銀, 三千兩矣。其後臣爲承宣, 見地部會計, 則銀爲二十萬兩, 後爲戶曹參判時, 只爲十四萬兩, 後又待罪於地部長席, 則僅餘四萬兩。今則幷器皿, 僅爲二萬餘兩云。貿蔘亦不容易, 臣下去後, 當以一年稅木, 推移送之矣。上曰, 接濟則在於道臣, 辦事則在於戶判, 其在相濟之道, 誠好矣。依爲之, 可也。
十年甲寅正月, 備局啓目, 平安監司權以鎭狀啓, 田稅發賣, 實是謬規, 至於江邊, 尤宜蓄餉, 切勿發賣事, 申飭戶曹, 何如? 依允。
十一年乙卯十月, 本曹判書李廷濟所啓, 地部本乏銀貨, 關西收稅米, 劃爲三分, 一分, 本道支放, 一分, 本道儲置, 一分, 貿銀取用, 永爲定式, 好矣。上曰, 戶曹當捧之稅, 置之西路者, 蓋出重邊之意, 而雖置之, 安知其不爲滲漏乎? 自備局定分數, 留置本道, 移來度支, 依此定式, 而更有所犯者, 則決勿饒貸, 可也。○同年, 本曹移文開城府, 本府關西木載運馬價, 依甲寅例, 以儲置米會減, 宜當。
十二年丙辰, 本曹判書尹□□所啓, 今年四勅之時銀錢, 皆用封不動矣。因前判書李廷濟陳達, 關西一道稅米, 每年三分一定式作銀, 下送計士矣。上曰, 只許今年, 可也。
本曹關, 取考上年稅收大小米太元數, 則三色穀合三萬四千一百十四石五斗九升內, 三分一萬一千三百七十一石六斗九升, 依此數, 毋論淸南北中山江邊, 均一分定, 以爲發賣之地宜當。
十五年己未二月, 備局啓目, 平安監司閔應洙狀稟, 京運太轉運, 出浦之貰, 量縮加升·石子·網具等雜費, 而壬子運穀時, 依二去辛亥例, 每一石出浦時, 還上米十斗分給民間, 五升則以斛上加升, 直爲減給, 九斗五升則使之添補於欠縮雜費, 待秋除耗還報事, 定奪矣。旋因道臣狀請, 江邊中山等邑, 折半還耗劃給, 而今此運太之數, 不及壬子之半, 每一石出浦還上米五斗分給, 五升則斛上加升, 依例直減, 四斗五升則待秋除耗捧上, 何如? 依允。
三十八年壬午八月, 備局甘, 平安監司牒呈, 京運米三萬石船價, 淸南則每十石一石十斗, 淸北則每十石二石式, 以會付大小米磨鍊, 沿海邑出浦時, 刷價斛上加升·石子等雜費, 何以爲之? 題辭, 旣有辛亥之例, 何可異同, 此非稅穀斛上加升, 勿爲磨鍊, 則雜費何論? 今年所納, 則除今年之耗, 明年所運, 則除明年之耗, 而就加分中擧行。
今上三年己亥十一月, 本曹判書金華鎭所啓, 關西別備錢四五萬兩, 小米一萬石許劃, 然後庶可補用矣。領議政除命善曰, 關西米誠難繼, 別備錢三萬兩劃給, 似好矣。
四年庚子七月, 金尙喆領議政。所啓, 時敏堂改建物力, 聖意不欲煩經費, 在前多有關西木錢取用之例, 別餉庫錢二萬兩·木二百同, 上送於重建都監之意, 分付該道, 惠廳米三百石·戶曹米二百石, 先令劃送, 何如? 上曰, 依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