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奴
事實
仁祖二十三年乙酉四月, 慶尙監司兪撤狀啓, 長鬐縣癸未條奴婢貢木, 中路見偸, 再徵當否, 令該曹酌處。本曹啓目, 貢木見失, 實非奴婢之罪, 監官以下分徵, 何如? 依允。
孝宗七年丙申九月, 憲府啓曰, 庚子以後, 木花不登, 奴婢貢木, 每令退捧, 一人之貢, 或至十餘疋, 一家之納, 或至五六十疋, 請各道退捧未收者, 限二三年, 許減。答曰, 依啓。
肅宗二十九年癸未十一月, 本曹判書趙泰采所啓, 曾在辛巳, 承旨李世載, 寺奴婢逃故, 啓請蕩減, 而其中庚寅生人, 今幾老除, 而其年逃亡之人, 尙在貢案矣。 上曰, 特爲蕩滌, 可也。
三十八年壬辰二月, 大司成崔昌大疏陳, 本館外方奴貢, 竝後木一奴三疋, 實爲過重, 奴一疋半, 婢一疋, 自其邑收納。京奴婢屠肆, 負債日多。若貸各衙門錢六七千兩, 每月還償一千二百六十兩, 則似好矣。答曰, 令該曹稟處。
英宗二十一年乙丑, 因嶺南審理使金尙迪所啓, 嶺南寺奴, 永定貢摠。甲申, 又仍本曹判書具允明建白, 兩湖, 亦依嶺南例定摠。
二十二年丙寅五月, 備局甘, 慶尙道寺奴貢, 一依庚申貢摠, 每口雜費木, 以六尺七寸收捧, 而本曹所納, 則勿論豐凶, 六十一同十一疋零, 都封上納駄價, 自本道別爲磨鍊之意, 分付。
二十九年癸酉, 兵曹判書金尙星所啓, 嶺南奴貢比摠, 與年分有異, 或生息有增, 或死亡無後, 不可逐邑比摠, 而推移䌤綸於一道之內, 似宜矣, 上曰, 不爲道比摠, 而只爲邑比摠者, 非矣。前後道臣, 推考申飭, 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