탁지지度支志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탁지지 목록



事實
宣祖二年己亥, 校理李珥, 進東湖問答, 請行收米之法曰, 海州貢物之法, 每田一結, 收米一斗, 官自備物, 以納于京, 民間只知出米, 而刁蹬之弊, 略不聞知, 此誠今日救民之良法。若使大臣及該司, 悉取八道圖籍, 講究其人物殘盛·田結多寡·物産豐嗇, 更賦其貢物, 而均其苦歇, 必使八道郡邑之所辦出, 皆如海州之一結一斗, 然後乃頒其令, 則何不可之有?
二十七年甲午, 頒議政柳成龍疏曰, 臣嘗以爲, 一道貢物元數, 摠計幾許, 而又計道內田結之數, 參詳劃一, 裒多益寡。如甲邑一結出一斗, 則乙邑·丙邑亦出一斗, 出二斗, 則亦出二斗, 一道所出方物之數, 從田結均定, 皆以米斗出價。全羅道則納于群山·聖堂倉, 忠淸道則納于貢津·可興倉, 江原道則納于興元倉, 黃海道則納于金谷助邑倉, 慶尙道則待其蘇復, 納于本道, 以爲軍食, 咸鏡道·平安道則留貯本道, 而其五道米豆, 輸到京倉, 各司貢物及方物進上, 可使有司買用而, 若軍資不足及國家別有調度, 則貢物進上, 量數裁減, 而米豆之在庫中者, 取之無窮矣。臣聞皇朝無外方進上之事, 只以十三省收銀, 付光祿寺, 凡進供之物, 皆貿買而用之, 若有別用之事, 則特命減膳, 用其價銀, 故遠地之民, 不知有輦載輸運之勞, 四方工匠, 百物無不湊集於京都, 京師日以富殷, 田野之民, 晏然樂業, 此我國所當取法也。其上納時, 船馬價, 亦十分參定, 而猶以加出爲難, 則竝除人情·作紙, 而二斗之後, 終年無復催擾, 閭里安靖。今之言不便者, 不無更言其便矣。是法, 以貢物作米, 每一結收二斗, 歲可得七萬餘石, 進供以下諸需, 自京貿用, 民間少蘇, 而有異議, 還罷其法。
四十一年戊申, 光海卽位後。, 本曹參議韓百謙上疏, 請行作米之法, 領議政李元翼覆奏, 請設大同廳, 詳定條式, 先行其法於京畿, 每一結, 勿論上中下, 春秋收米八斗, 輸納于京。收米二斗時, 只貢物而已, 此則貢物進上及本邑衙祿·京刷馬雜役, 盡入其中, 爲十六斗。○癸卯改量後, 以春秋各捧六斗稟處。
韓百謙疏曰, 相臣柳成龍, 罷貢作米之議, 非不善矣, 怨者多而悅者小, 未免還罷。蓋其法通八道, 每田一結, 出米二斗, 大小土貢, 一倂停罷, 沿海之邑, 自以其地土船上納, 則二斗之米, 豈不爲輕, 而山郡遠水之地, 則轉輸出浦之費, 三倍本數, 於是乎山郡之民怨焉。該用之物, 該曹親自賣買, 以減削其價爲能事, 於是乎市廛之民怨焉。當其時, 還都未久, 物貨未集, 如有不時之需, 市廛所不可得, 則不得已別定於外方, 民有疊徵之弊, 吏無信法之意。此所以終至於不可行也。今若取其意, 而反其事, 以出浦遠近, 差等作米, 不必以二斗爲拘, 距海二日程以上, 則準米作布, 輕重苦歇, 彼此如一, 則何所不悅。凡物給價, 比之市直, 或倍或簁〔蓰〕, 豐不增凶不減, 使防納之輩, 知有一定之法, 得以周旋其間, 貿遷有無, 自食其利, 則何所不悅。其中或祭享所用·尙方所需, 有難於自京貿納, 則量除作米作布之數, 以本色上納, 則其伸縮裁量, 只在一有司能事, 有何不便之事哉。
仁祖元年癸亥三月, 設三道大同廳, 置郞廳四員, 分掌其事。先是光海朝, 李元翼請設惠廳, 行大同法, 先試畿內, 小民便之, 唯巨室豪戶, 失其防納之利, 百道沮毁。至是, 元翼復請設廳, 行三道大同之法, 以朝議有異同, 止行江原道。設局於仁慶宮, 戶曹句管, 而水田·旱田, 每結收米十六斗, 十斗上納, 六斗留置本官, 作官中之需。沿海則以米收捧, 山郡則米五斗, 作麻布一疋上納。
己丑量田後, 嶺東九邑平海·蔚珍·三陟·江陵·歙谷·襄陽·杆城·高城·通川。·嶺南〔嶺西〕七邑原州·春川·橫城·寧越·洪川·平昌·旌善。上納十斗, 減二斗, 江陵之嶺西三面及嶺西七邑, 又減二斗。未量十邑麟蹄·楊口·狼川·金化·金城·鐵原·安峽·平康·伊川·淮陽。仍前。
十八年庚辰, 合設大同廳。本曹參判尹履之箚略曰, 大同之規, 設令八道行之, 句管之處, 當歸一局, 而纔設兩道, 設局二焉。京畿大同則謂之宣惠廳, 關東大同則謂之大同廳, 無據甚矣。兩道大同合爲一局, 則亦豈非省費之一助乎。
二十四年丙戌, 更定兩西貢物價。
兩西收米卽貢物價。, 每結米七斗, 而光海時, 因西邊有事, 令諸道運餉, 每結加捧一斗五升, 謂之西糧。一云毛糧。而以兩西路遠, 貢物移定, 兩湖西糧, 使兩西代給遞。仁祖二十四年, 關西安靖, 無他需用, 亦罷兩湖移貢, 還定兩西, 而仍減二斗, 海西則依前納京司, 關西則以雇馬難辦, 會錄軍餉, 京貢價, 自戶曹移給, 而直路及博川等三十邑, 每結收米五斗, 中山及江邊二十九邑, 加收一斗, 或以民役稍歇, 而程道遠近亦不同, 有所加減也。
孝宗三年壬辰, 行大同法於忠淸道。右議政金堉所啓, 大同, 或以爲宜通行於兩湖, 或以爲先行湖西可也。臣意, 則以爲必須通行, 然後稍可舒民怨矣。上曰, 三南大同之試, 事似重大。今姑先試於一道, 以觀其效, 而必有紀綱, 然後可以着實。必周思善慮, 俾無未盡之事。人言雖巧, 予豈動哉。卿等勿爲過慮, 但磨鍊之際, 惟以內外俱便爲計, 宜矣。
沿海三十五邑, 以米上納。大興·新昌·唐津·定山·石城·洪州·海美·藍浦·扶餘·鴻山·韓山·泰安·舒川·連山·保寧·結城·牙山·靑陽·平澤·瑞山·德山·溫陽·禮山·林川·庇仁·公州·稷山·恩津·尼城·天安·沔川·忠州·陰城·堤川·鎭岑。山郡十三邑, 以綿布上納。靑山·永春·文義·沃川·淸風·槐山·懷德· 報恩·丹陽·延豐·黃磵·永同·懷仁。○五斗, 作綿布一疋。半山半沿六邑, 以米綿布, 參半上納。鎭川·淸州·燕岐·全義·木川·淸安。
九年戊戌, 行大同法於全羅道沿海二十七邑。領議政鄭太和所啓, 湖南大同, 以十三斗磨鍊然後, 意外需用, 似無不足之患矣。上曰, 湖西大同之弊, 皆由於米數不足, 湖南賦役, 異於湖西, 寧於初頭從優磨鍊, 數年需用之後, 如有餘裕, 則特爲減捧, 實是施惠之道, 而不爲失信之歸, 今以十三斗磨鍊, 宜當矣。
顯宗三年壬寅, 行大同法於全羅道山郡二十六邑。從領議政鄭太和所啓也。乙巳, 監司鄭萬和狀啓, 八斗, 綿布一疋事, 定式。
四年癸卯, 京畿量田後, 春秋收米, 減定六斗, 富平·仁川·安山·陽川·楊州·龍仁·高陽·坡州·果川·交河·衿川。自納於京倉, 喬桐·長湍·水原·驪州·竹山·利川·南陽·豐德·通津·楊根·麻田·朔寧·安城·振威·漣川·積城·抱川·陽城·陰竹·陽智·金浦·砥平·加平·永平。船運, 廣州。捧留本官。
六年乙巳, 罷湖南山郡大同, 減海邑一斗。
七年丙午, 上曰, 湖南山郡大同, 多言不便, 故不得不革罷, 今見御史書啓, 則民情皆願復設云矣。領議政鄭太和曰, 閔維重, 以其時監司, 啓革罷, 而今則亦知其率爾云矣。上曰, 山郡大同, 復設可也。○同年備邊司啓目, 全羅監司洪處厚牒報, 秋收米, 用舊結, 春收米, 用新結, 而今春已以乙巳田結, 捧納春秋十二斗之米矣。丙午春, 六斗又以舊結出定, 則一年三納, 通爲十八斗。請依近例, 待明春, 以新結合捧兩等矣。依所報施行, 何如? 傳曰, 允。
沿海三十邑, 以米上納。羅州·順天·靈光·長興·靈巖·金堤·咸平·康津·臨陂·海南·寶城·古阜·茂長·務安·興陽·扶安·礪山·益山·咸悅·金溝·全州·光陽·井邑·樂安·興德·高敞·珍島·萬頃·龍安·長城。山郡二十一邑, 以錢綿布, 參半上納。南原·光州·泰仁·潭陽·淳昌·任實·南平·綾州·鎭安·昌平·谷城·錦山·同福·茂朱·高山·求禮·玉果·和順·龍潭·珍山。二邑, 以錢麻布, 參半上納。雲峯。長水。
十五年甲寅, 因忠淸道儒生金敏行上疏, 本道收米, 加捧二斗, 而米六斗, 作綿布一疋, 京廳則米五斗, 作綿布一疋行用事, 定奪。
肅宗三年丁巳六月, 行大同法於慶尙道。
七年辛丑正月, 吏曹判書金錫胄所啓, 三南山郡大同作木處, 或以錢上納, 而一疋價五錢太輕。定以六錢, 則似爲適中矣。上曰, 依爲之。
九年癸亥, 領敦寧閔維重所啓, 湖南大同, 減一斗, 湖西, 減二斗, 皆以十二斗爲準, 惟嶺南, 十三斗, 有乖法意。自上特減一斗, 以寬民力, 宜矣。上從之。
沿海十二邑, 以米上納。晉州·密陽·金海·昌寧·昌原·咸安·固城·宜寧·玄風·靈山·泗川·昆陽·丹城·河東·梁山·漆原·巨濟·鎭海·熊川·南海·蔚山·機張。 山郡四十五邑, 以錢綿布, 參半上納。豐基·榮川·醴泉·興海·永川·淸道·慶山·義城·盈德·龍宮·奉化·眞寶·延日·禮安·軍威·庇安·義興·新寧·河陽·慈仁·淸河·彦陽·尙州·陜川·金山·聞慶·咸昌·開寧·知禮·三嘉·順興·英陽·安東·靑松·寧海·長鬐·慶州·東萊·大丘·星州·漆谷·仁同·善山·草溪·高靈。 四邑, 以錢麻布, 參半上納。咸陽·居昌·安義·山淸。
英宗四十五年己卯十一月, 備局申目, 慶尙監司趙曮狀達, 蔚山·機張兩邑稅米太, 則移劃於倭供, 大同, 則移劃於公作米, 餘數之間年上納者, 不過四五百石, 而本邑需用, 每患不足, 移劃隣邑之儲置米, 亦至四五百石。兩邑移劃儲置米, 間年上納米, 永爲減除, 其代則勿論山沿, 輪回移劃, 或以作木, 或以本米, 上納爲請矣。依狀請許施, 何如? 依準。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