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
英宗十年甲寅六月, 陳奏副使朴文秀所啓, 臣在嶺南時, 與兵使宋徵來經紀煮鹽。貸惠廳米錢, 買山柴木, 煮得一萬五千石, 待稍豐貿穀, 可得三萬石, 穀足爲一道備凶之資矣。
二十一年乙丑, 命設蒜山倉於金海鳴旨島。每年十一月, 分貸該倉米一千五百石於島中鹽民, 明年二月, 米一石, 捧鹽二石, 使別將換米三千石, 歲以爲常。慶尙監司狀啓, 鳴旨島, 在左右沿南北要衝, 就其近處, 設倉儲穀, 則備災經遠之方大矣。島民所願, 若專屬一處, 則稅鹽千石, 逐年自納云。五十餘坐之鹽盆·六十餘結之田土, 換定他處後, 稅鹽從輕收捧, 折直作米, 不能換定, 則委諸別將, 每歲輸送稅鹽, 防塞差人, 亦爲一道貸米換鹽, 則自臣營, 限二千石, 今春爲始分米一千五百石, 換鹽三千石。其餘五百石, 設倉時, 用作役糧。會錄餘米, 而所捧鹽三千石, 使別將, 當年內換米三千石, 歲以爲常, 明年以後, 則換鹽一千五百石外, 糶分屬邑, 幷耗還捧, 而來頭摠計糶貸, 只限二萬石, 會錄餘穀, 則作銀, 移上架山南倉。近於島者, 惟有統營蒜山倉, 仍舊號曰蒜山, 而以東萊等六邑, 爲糶糴屬邑, 新倉材木, 計以右沿風落木, 許給, 亦合事宜云云。備局節目, 鳴旨島, 自今專屬本司, 令監營句管擧行。鹽釜田土換定爲難, 而京外差人, 則幷爲防塞鹽船之溯上洛江, 亦使嚴禁, 節目各條, 依狀請許施, 該倉別將, 自京司, 以曾經東西班實職人, 備望差送, 一依浦項例定式, 何如? 依允。
二十六年庚辰, 因大臣所啓, 上曰, 蒜山事, 近於與民爭利, 道臣句管, 何如? 備堂李彝章曰, 給還捧鹽, 實非爭利, 且蒜山倉在左道, 初程歲捧米一千五百石, 可爲來頭濟民之道, 依前令巡營主管, 似好矣。上曰, 付邊將付守令, 各有其弊。今後, 則監營專管, 而勿送營裨, 俾無鹽漢受困之弊。作米會錄之時, 道臣廉問, 隨現狀聞, 本倉留在, 轉報備局, 依軍作米儲置米例, 或遣備郞摘奸, 若有不飭之事, 當該道臣, 備局草記重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