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漕倉
靈山倉在全羅道羅州靈山浦。
國初設倉, 收光州等五邑田稅。中宗六年, 以七山之險, 移納於法聖倉。仁祖七年, 因漕卒呈訴, 復爲設倉。庚午辛未, 漕船連覆於七山, 壬申, 巡使狀啓, 永罷。
安民倉在忠淸道安興鎭。
孝宗元年, 右議政金堉箚請設倉於安興, 以他船替載, 如通州石閘之制, 則可免臭載, 而永保無虞矣。顯宗十年, 因禮曹判書金佐明所啓, 始設南北倉。南倉則在於未及安興之地, 北倉則在於過安興之地, 漕船未到安興, 稅納南倉, 以車馬輸入北倉, 空船過安興, 以避臭載之患。民弊甚而糜費多, 故旋罷之。
附安興掘浦
孝宗元年, 右議政金堉箚請掘浦安興, 以順漕路。判書南二星上疏曰, 泰安掘浦, 王康·鄭襲明之所不得施設, 安哲孫·申叔舟之所不能成功。一朝斷然以爲必鑿, 臣竊以爲過矣。
英宗七年, 右議政趙文命所啓, 三南漕運之路, 必由安興, 而其險素稱瞿塘。自前朝掘浦, 至今痕跡猶在, 而終不得順其水路, 每多臭載。及我肅宗朝, 特設南北兩倉, 以避臭載之患, 有弊無益, 旋廢兩倉矣。但其浦內, 又有一浦之旁派, 交受潮汐之水, 而回滙激射, 浮沙停淤, 月增歲積, 東西兩浦之口, 今幾成磧。往來之船, 若不乘潮滿之時, 艱於出入。故船之自南來者, 纔到浦口, 潮頭已落, 則未及入浦, 留碇浦外, 而遇風輒敗。已入浦之船, 明日若或發船, 則今日乘潮出泊浦東, 而遇風輒敗, 前後臭載之患, 皆由於此。卽今急務, 莫如掘去沙土, 而隨掘隨積, 當復如前。深知水路利害者, 以爲塞築旁派之橫洩者, 則兩浦口之水路, 平直如絃, 一道順湊, 不必掘沙, 而沙自隨水滾下, 更無停淤之患。且其左右, 莫非石山, 堆下其石, 以此塞築, 則易以爲力。堤內則土甚膏沃, 幾近千石落云。假令朝家損財力而築之, 所費不多。況且三南之漕運, 實係一國之命脈, 故爲圖本入來矣。若以此事委之於臣, 則臣請自當, 而不可不一番往審。且新除授河東府使李譔, 曾任安興僉使, 慣習形便, 深知利害, 亦望以李譔復除安興僉使, 與之同往, 何如? 上曰, 果如所達, 依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