탁지지度支志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탁지지 목록



檢田付俵災·比摠·稅穀作錢作木作布·捧留本官
傳敎
英宗二十四年戊辰十月, 傳曰, 嶺南·關東綿田給災事, 頃者下敎, 而王者處事, 不可狹視。綿田告歉, 諸道同然, 豈特東南二道? 旣許他道之後, 待道臣之請, 亦非一視之道, 關東·三南及黃海, 令備局與度支之臣商確, 更定分給災結, 以示予一視之意。
三十二年丙子八月, 傳曰, 敬差官之名, 豈不美也? 其流之弊, 有勢者漏, 無勢者白徵, 此正有庳之民奚罪者也。況今歲廚傳有弊, 依近例比摠, 昨年忠淸道守令之犯分, 專由加請濫與, 今年若有此弊, 則禁錮之律, 豈獨施於守令乎? 道臣擅分者, 令該曹, 卽爲草記還實事, 定式可也。○九月, 傳曰, 敬差官國初設置其意, 盛也。敬之一字, 意亦深矣, 而不能擇人, 欲爲民之意, 有弊民之端, 以此年年比摠, 是豈覈實之政也? 而然比摠勝於敬差官, 故今年亦以此例, 而均廉列邑, 惟在道臣, 均廉面里, 惟在守令。俵災之際, 若或紊亂, 公私受弊, 咨方伯·守令, 體予頹臥中勤勉之敎, 俾有實效。守令中難以擧行者, 道臣親執擧行, 莫替此諭。○十月, 敎曰, 聞大臣所奏, 忠淸道擅分災近七千結云事, 雖駭然, 民間事狀, 其涉矜惻, 便是百姓口吻中物, 王者豈忍追捧? 特勿還實, 以示予爲民之意。
三十九年癸未八月, 諭八道·兩都書, 噫昨年大歉之餘, 今年農事, 初則雨暘適中, 晩後不若, 今年檢田, 尤有重焉。今雖衰耗, 夙夜一心在於元元, 果蒙實惠, 然後食可甘而寢可便矣。咨方伯·守令居留之臣, 體予廈氈勤懇之諭, 勖哉勉哉。
五十二年丙申八月今上御極後。, 傳曰, 民生休戚, 亶係賦稅均否, 經費嬴縮亦在是焉。按道之臣, 苟能明白覈實, 無以顔私之厚薄而低仰, 惟視穡事之登歉而分俵, 則雖或優給災結, 不害爲寧失於益下也。年分事目, 徒爲文具之文具, 各道之虛簿瞞報, 已成謬例。嗟, 彼民斯未蒙實惠, 豈非寒心之甚者乎? 道臣·守令之勤慢, 來頭自當有廉探之道, 預令知悉, 另加着意, 毋循前套。
今上十年丙午閏七月, 傳曰, 今年年事, 雖未出場, 參以農形狀本, 畓穀則早移已蟲損, 而晩移亦難保其食實。見今秋序已深, 霜令不遠, 來頭登歉, 自可領略, 豈或以田穀之稍勝, 作無慮之樂歲? 按例檢田, 按例催科, 不念息肩之方也。大抵方伯坐鎭一道, 不必預先撓攘, 及致民邑之浮動, 而今則分等在卽, 豈可一向諱災, 使朝家認以今年爲豐歲乎? 嶺伯外, 兩南·嶺東·京畿監司, 竝從重推考, 俾各嚴飭守宰, 躬審田野, 逐坪査檢, 無使一民有白徵之弊。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節目
仁祖二十五年丁亥七月, 本曹啓目。
一, 一田一畓中, 或一半或三分之一陳災處, 或落種後禾穀不實, 三分之一陳災處, 或量田時, 陳處在於傍界, 而誤指字號, 以時起爲陳, 或川反浦落處介於兩間, 而互相換指等奸弊, 不可不詳察。各邑依備局覆啓, 委官·書員, 勿爲差定, 以除飢民之弊。嚴飭佃夫·地色·勸農等, 先捧單子規式, 則某人某字田畓, 今年初不付種, 起耕後陳荒, 水災後覆沙成川陳災田畓, 從某至某, 四面犯標, 一一竝錄, 佃夫·地色·勸農等名字, 亦錄於單子末。守令躬親摘奸, 年分成冊, 送于監司, 監司査考各邑成冊, 八月初十日, 一邊上送本曹, 一邊摠數啓聞, 則或差遣京官, 或令都事抽牲覆審, 如有錯誤, 則十負以上守令罷黜, 佃夫·地色·勸農等, 依法典分數, 爲先嚴刑, 全家徙邊, 勿揀赦前。
一, 堤堰貯水處, 冒占耕食, 或暗出立案者, 啓聞治罪, 穀物徵捧上納, 仍爲還陳。
一, 海澤加耕, 初年免稅, 次年半稅, 乃是法典, 或過三年, 不爲收稅。其他平地, 加耕元田, 連年耕食之地及火田落漏之處, 依法典, 以續田出稅, 欺隱者科罪。
一, 摘奸時, 田畓佃夫·地色, 不爲立栍者刑推, 甚者, 與妄冒同罪。
一, 官屯田結負·牧子驛子私耕田, 自有定數, 假托冒錄, 竝爲査出納稅。
肅宗元年乙卯八月, 備局啓目, 京畿年分, 都事循例覆審, 則弊必如前, 當別遣京官分出摘奸, 而卽今京試官差遣者已多, 文官恐不足, 勿論文武蔭, 自廟堂抄擇以送,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一, 各邑災單子, 該面尊位·有司着名爲先進呈, 摘奸虛實, 懸錄成冊, 以送戶曹, 憑準都事覆審文書之地。
一, 各邑分授郞廳, 田畓一從字數次第成冊, 而作者姓名, 懸錄於田畓之下, 以爲區別處置之地。
一, 郞廳供饋, 只設飯供, 印信一顆, 令該曹依例分送, 騎卜馬各一匹, 書吏所騎·文書載持各一匹, 而驛邑或有不謹之事, 復命時陳達, 毋令馳啓煩瀆。
一, 各邑私結自首者, 勿論, 蒙蔽, 則論以贓律。
一, 敬差官·都事下去時, 本曹書給字號, 覆審啓聞, 一依舊例, 以爲僻處看檢之地。
一, 凡浦落處越邊泥生, 則浦落處頉下, 泥生處加錄。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事實
仁祖十五年丁丑三月, 本曹啓目, 考準湖南丙子收租案, 則差誤之邑, 全州等四十八官也。監司推考守令, 査出取招, 米豆上納之意, 行移, 何如? 傳曰, 依啓。○六月, 本曹啓目, 今年各道, 俱困於調兵運糧。不被兵處及忠淸道初面, 依丙子兩南例收稅, 其中戰亡·被擄絶戶陳荒者, 守令摘奸, 枚報監司啓聞, 黃海·江原·平安·咸鏡道, 則令本道監司, 詳細覈實, 被兵尤甚處, 則量減, 不甚處, 隨起收稅, 敬差官·都事摘奸之意, 預爲知委。此係亂後新規, 令廟堂議處。備局啓目, 依此施行, 何如? 依允。
十六年戊寅十一月, 江原監司狀請, 被兵·被災各官稅米太, 限今年會錄, 其他各官, 量宜捧留過冬之間, 或救丐乞之民, 明春以後, 或補耕食之資。本曹啓目, 尤甚被兵淮陽·金城·金化·平康·鐵原·伊川·安峽七邑, 留倉會錄, 襄陽·三陟·蔚珍三邑米太, 在於北路移運之中, 不得變通, 而平昌·橫城·旌善等三邑, 依被兵七邑例, 許以捧留, 以爲明春散糶之地, 何如? 依允。
十七年己卯八月, 因忠淸監司狀請, 綿田川浦給陳事, 本曹啓目, 凡川反浦落, 或割畝過去, 或全數沈沒, 而川邊則翌年修築, 海澤則越邊泥生, 故自前有給災, 無給陳之規, 而聖意如此, 不敢言其前規, 限今年給陳, 似當。依允。
十八年庚辰十一月, 因慶尙監司狀啓, 本曹啓目, 尤甚咸昌等十官, 依戊寅例, 一半作木之意, 行移, 何如? 依允。
十九年辛巳二月, 忠淸監司鄭良弼狀啓, 淸州牧使洪得一牒呈, 本州距可興倉, 道路險遠, 乙亥爲始, 作木上納, 今年田稅, 請依前作木云。故考諸前規, 則去乙亥, 淸州一邑及公州錦江以南, 作米上納, 錦江以北維鳩等面, 以米輸置牙山倉。其後戊寅, 監司金堉狀請, 淸州盡令作木。今年亦許作木事, 令該曹稟處。本曹啓目, 今年米太各二百石, 作木上納, 何如? 依允。○十二月, 黃海監司金光煜狀啓, 就考康翎田案, 則年年自覺, 至於二百八十餘結之多。所謂自覺者, 旣無其土, 又無其主, 勒捧虛結之名也。側聞伊川縣亦有自覺之弊, 搜得他結而充數云。康翎自覺二百八十二結零, 依伊川例, 特爲蕩減, 代以他邑加出一千一百四十四結充數之意, 令廟堂稟處。本曹啓目, 依狀請, 特爲減下, 何如? 依允。
孝宗四年癸巳五月, 本曹啓目, 忠淸道壬辰田案, 差錯八千五百八十餘結, 宣祖朝, 黃愼爲本曹判書, 別設考準廳, 通考八道田案, 歲以爲常。當依此例爲之, 而漏卜, 則佃夫處, 徵其應納之稅, 監色, 則分輕重徵贖, 申明法典, 何如? 依允。
五年甲午正月, 黃海監司睦行善狀啓, 黃州判官李時馠牒呈, 丙戌, 因歲歉, 作木上納, 而大米一石木三疋, 小米一石木二疋半, 太一石木一疋半, 請援例作木云。且黃州賃船, 多致敗沒, 亦依此作木事。本曹啓目, 依施, 何如? 依允。
顯宗二年辛丑九月, 知事洪宇遠所啓, 久遠陳荒, 不許給陳, 故窮民無以保存矣。特進官李之翼曰, 今陳處不爲給災, 固出於責勉懶農之意, 而或因事故或仍疾病, 則實涉冤痛矣。上曰, 今舊陳, 竝爲給災, 可也。○同月, 京畿監司狀啓, 取考今秋應捧實數, 則南漢·江都移轉米太, 常賑廳·京倉太, 合計爲五萬九千六百六十餘石內, 米三萬四千七百六十八石零, 太二萬二千八百八十八石零, 當年田稅·本邑還穀, 不在此中矣。各邑皆報轉移之米, 十月輸納, 則一石必費船馬價六七斗, 還受之時, 又不免欠縮二三斗。若捧留本官, 以備賑救, 則除却船馬價所費云云, 姑令捧置。明年種太, 亦患難得, 江都·京倉太, 竝令以租以小豆代捧, 到明秋本色上納事, 請令廟堂稟處矣。本曹啓目, 昨今年京倉分給畿甸種太, 多至一萬八千二百八十餘石, 而今年失稔, 太爲尤甚, 元數內一半代捧, 一半以本太上納, 以爲補用, 宜當。依允。
十年己酉八月, 司諫嚴緝等啓曰, 今歲被災田畓, 自朝家, 許給全災, 盡蠲稅入, 而一田之中, 或有此邊稍稔而彼邊全損, 或有數畦幸全而餘皆覆沙。今若以一邊之僅存田形一畝之稍有所獲者, 盡入實結, 責其十分之稅, 則民何以堪命乎? 請諸道水田之不入全災者, 量給分災, 均蒙實惠之地。答曰, 令廟堂稟處。
十一年庚戌五月, 右議政洪重普所啓, 金城在北關直路, 使客甚多, 而本無元穀, 所供米太, 受來於有裕官, 近不下二日程, 遠或至四五日程, 人馬雇價倍於所受本邑。稅米太, 姑令留置, 以爲支用之地, 何如?  上曰, 言于該曹, 可也。
肅宗元年乙卯九月, 兩司啓曰, 凡旱田之不給災, 以其一年再獲, 而田品不齊, 再獲者甚少。初不種麥, 只種大小豆者有之, 而今年小豆, 尤甚失稔。諉以旱田, 不許給災, 王政之所不忍也。兩西尤甚失稔處, 一體給災, 宜矣。上曰, 依啓。
三年丁巳十月, 因左議政權大運所啓, 北路田稅, 作布上納, 本曹關, 今年田稅, 作布上納, 而他道作木作布之規, 米一石三疋半, 太一石二疋半, 元稅外, 有倉役價作紙本·曹役價作紙·人情·加升·斛上等各色。本道元田稅, 勿論大小米, 每石五升布一疋半, 太一石五升布一疋折定, 而此乃惟正之供, 必以準尺實五升布上納, 宜當。
四年戊午十一月, 本曹判書所啓, 關西年分摠數, 除其災結, 則要不過萬餘石, 稅收米作木上納, 則各穀可以流行於道內矣。上曰, 依爲之。○十二月, 吏曹判書吳始壽所啓, 陳畓之種木麥者, 許令蠲稅, 陳田黍稷, 亦當一體給災矣。上曰, 依爲之。
六年庚申八月, 本曹判書所啓, 曾於辛亥·壬子, 三南敬差官有加數差出之規, 今年兩南, 亦令加出, 何如? 上曰, 全羅道加出一員, 慶尙道加出二員, 而不必盡以侍從塡差, 各別擇人以送, 可也。
十一年乙丑九月, 領事所啓, 曾在先朝丙午, 木花不實, 故特爲給災。今年木花, 八道皆歉, 諸道一體給災, 何如? 上曰, 旱田, 例不給災, 而木花田與再耕之田有異, 曾亦有給災之時, 今亦諸道一體給災, 可也。
十五年己巳正月, 左議政睦來善所啓, 三甲六鎭, 一年不再耕, 故旱田給災, 旣已定奪矣。朝家軫恤邊民, 固無西北之別, 平安道昌城·碧潼等四邑, 一體給災,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二十三年丁丑, 本曹啓目, 慶尙左道敬差官呂必容狀啓, 初未移秧, 今陳畓三千四百十九結零, 年分事目, 初不移秧, 使之給災, 而添以今陳二字, 有違事目, 拔去, 何如?  依允。
三十年甲申三月, 因京畿監司狀啓, 備局啓目, 朔寧等尤甚十邑田稅狀請退納, 而惟正之供, 不敢請退。曾於關東·海西災邑, 因狀請, 作錢上納, 依此施行, 何如? 依允。大米一石價六兩五錢, 太一石價三兩
三十三年丁亥九月, 領議政崔錫鼎所啓, 湖南災實狀啓中, 臨陂·全州·金堤畓穀, 慘被蟹損, 別請給災矣。春秋雖書螟螣之災, 至於蟹之害穀, 經史所無, 不可別作災名, 同入全災, 何如? 上曰, 蓋蟹損, 非但今年爲然。蟹損尤甚處, 自當入全災中, 不必別爲名目, 可也。○十一月, 禮曹判書所啓, 喬桐旣設水營, 則當料理糧餉, 而本府上納稅米太六百餘石, 許以軍餉, 留置數三年, 則可得數千石糧餉矣。工曹參判閔鎭遠曰, 江都田大同, 皆令取爲官需, 喬桐之數年仍置, 以備軍餉, 無妨矣。本曹啓目, 貢人倉主人作役價·元人情, 則係是立役之價, 依數上納, 船價旣賦於民, 則不可置之, 元田稅, 一體會錄, 何如? 依允。
三十四年戊子, 命減海西別收米每結二斗, 又立詳定法。別收米三斗, 捧置本道, 會錄於詳定, 自惠廳代送貢物價米於戶曹。舊例別收米, 每石五斗, 至是減二斗
三十六年庚寅四月, 本曹判書所啓, 海西丁亥條田稅, 與賑廳相換, 未收者二千餘石。海西元無軍餉, 仍置此米於本道山城, 以作軍餉, 自備局句管, 何如? 依允。
三十八年壬辰五月, 本曹啓目, 黃海監司李㙫狀請, 載寧則以長山, 臭載相續, 瓮津則以魚鹽, 易於得錢, 依鳳山例, 亦令從市直, 作錢上納, 依所請施行, 何如? 依允。
三十九年癸巳五月, 領議政所啓, 上年不送敬差, 亦無所損。今年則專委監司·都事, 驗其虛實, 則必能惕念擧行矣。上曰, 依爲之。
四十一年乙未十月, 本曹判書所啓, 全羅監司狀請賑資, 備局覆啓, 以山郡稅太三千石, 捧留補賑, 蒙允, 而捧留者, 例於翌年竝與當年條而上納, 故民以爲難, 原狀啓中, 以木錢折價上送云。依所請許施, 似好。上曰, 依爲之。本曹行關, 稅太每二石, 代依前折定米一石上納, 如不得已, 則每一石價錢二兩, 趁歲前上送, 宜當。
四十四年戊戌正月, 備局啓目, 藥房提調所啓, 取考各道田結元帳付, 預定災年當給之數, 尤甚災年, 則許給三分二或折半, 之次災年, 則給折半或三分一, 稍勝災年, 則給三分一或四分一, 作爲定式。年分磨鍊時, 定其等第, 考例擧行, 監司·守令差等分排, 發遣御史廉察, 則似無虛失之弊。令廟堂稟處事, 命下矣。諸道或用甲戌量案, 或用癸卯·己酉量案, 最近者四十九年, 而田形累變雜頉夥然, 太半相左。今則於稍勝災年, 給災三四分之一, 之次災年, 給災折半, 尤甚災年, 給災三分二, 則尤甚年, 未免太少, 之次及稍勝年, 反多於常年, 不可以元帳付硬定分數。國典內, 守令審定, 監司更審啓聞後, 議政府六曹同議更啓。收稅案, 十分爲上上年, 三分爲下中年, 下下年免稅, 分爲九等, 自二十斗遞減至六斗, 而今則均分九等, 已無其望, 都堂會議, 亦無其規。敬差官, 不但爲文具, 其弊不貲, 嚴飭諸道, 從實啓聞, 別遣御史廉問, 恐爲得宜。傳曰, 依爲之。
四十五年己亥八月, 備局申目, 各邑年例災傷紙, 監營及都事例, 以厚白紙備納, 而戶曹, 則田案謄書災實, 縣〔懸〕錄上送。今年均田大役, 各邑應用紙地甚多, 監營·都事紙地及戶曹災傷冊子, 竝爲停止, 只以大槪狀成送之意, 行會, 何如? 依準。
景宗元年辛丑九月, 本曹關, 凡給災之規, 災名若多, 則虛實相蒙。故分災中, 內分災者, 假如十負之畓七分被災, 則七負屬之災結, 三負屬之實結之謂。就其初不落種晩付種·晩移秧中, 區別懸災, 而勿以內分災, 別立名目之意, 知委三南·京畿。○同年, 本曹判書閔鎭遠所啓, 癸亥, 因先臣陳達, 作者以其災處, 呈單於面任, 面任摘奸, 上于本官, 本官又摘奸, 上于本曹。元結則在量案, 只以災數上之, 自朝家, 別遣京官摘奸。其時戶曹判書鄭載嵩, 依此擧行, 至今流傳, 極爲得宜, 卽今新經量田, 亦依癸亥爲之, 似好。上從之。
英宗二年丙午, 左議政洪致中所啓, 北關檢田, 北道則評事主之, 南道則都事主之, 而評事尙未下去, 都事以試事, 方在北道, 使都事仍爲檢察南北關,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八月, 備局啓曰, 戶曹判書申思喆, 病勢彌留, 前有次官替行年分之例, 今亦依前例擧行, 何如? 傳曰, 允。
三年丁未二月, 本曹啓目, 嶺底七邑稅穀, 例納於可興倉, 踰嶺轉輸, 至有甲米甲太之費, 自前民願作錢, 今亦依前, 大米折錢七兩, 太折錢三兩五錢, 使之輸納, 何如? 傳曰, 允。
四年戊申九月, 備局啓目, 今年木花失稔, 最甚, 酌定一萬五千結, 嶺南六千結, 湖南四千結, 湖西三千結, 京畿二千結。如嶺南之上道若干邑, 湖南之茂·錦, 湖西之沃·永, 全以木花爲生, 比他優給。列邑中, 全不耕木花者, 則亦不俵給, 而海西一半, 全業木花, 關東間有綿田, 海西則三千結, 關東七百結, 許給, 而亦令嚴覈區別, 前頭有所現發, 則當該守令, 別樣重勘, 何如? 傳曰, 允。
七年辛亥九月, 本曹判書金東弼所啓, 嶺南今年尤甚, 而元帳付畓結爲十四萬七千餘結, 道臣請以庚午比較。庚午實畓, 乃是三萬一千餘結。今雖慘凶, 豈有如是之理? 決不可許之, 癸巳比較之內, 加給一萬結, 或給分災或給全災, 而至於兩湖, 則亦有間分災, 決不輕許矣。刑曹判書尹游曰, 今若只給嶺南, 則兩湖道臣, 亦將狀請, 節晩後許給, 則反有虛實相蒙之弊矣。上曰, 一體給之。
十年甲寅十二月, 本曹啓曰, 慶尙左道敬差官李顯望, 事目外別出災名, 初不付種全災, 畓五千九百三十五結零, 擅許給災, 如是夥然, 從重推考, 一竝還實, 何如? 傳曰, 允。
十一年乙卯九月, 藥房都提調金在魯所啓, 初不落種, 自是應給之災。而戶判以無前規, 終始固執。民雖懶甚, 必不故陳其田畓, 目見其種不入土, 鞭橽〔鞭撻〕徵稅, 寧有是哉? 臣意惟當給災, 以實爲災者, 則嚴加懲勵宜矣。上曰, 正其誼, 不謀其利, 明其道, 不計其功。如或雨順風調, 則川浦沙災, 猶可無之, 而初不落種, 勿論豐凶, 此是必有之災。添入事目中, 可也。○十二月, 本曹啓目, 京畿監司李眞淳狀啓, 水原府使金尙星牒報, 本府還太絶乏, 不但種資可悶, 前頭緩急軍兵馬太, 專無所恃。癸丑條未納稅太五百九十石零, 捧留本府, 逐年糶糴, 一以爲平時種資, 一以爲緩急軍馬之需, 令該曹稟處矣。依狀請許施, 何如? 依允。
二十二年丙寅正月, 領議政金在魯所啓, 關東御史趙雲逵別單, 金化稅·大同, 元無船隻, 請依金城·淮陽例, 作布直納, 依施好矣。上曰, 依爲之。
二十七年辛未七月, 兵曹判書金若魯所啓, 尤尤甚名目, 前古所無, 而中年創出, 近來若應有之。一切嚴禁, 何如? 上曰, 尤尤甚, 果是古所無之名目, 嚴飭禁斷, 可也。
三十四年戊寅十一月, 大司憲鄭光忠所懷, 松禾縣有加回結稅, 蓋虛報新起, 至於五百餘結, 每年田結收稅外, 輪回加稅, 故至有加回之名。令道臣詳査變通, 何如? 上曰, 允。
三十六年庚辰六月, 右議政閔百祥所啓, 江原監司金孝大狀請, 平康縣距水路稍遠, 依續典嶺西遠水官例, 田大同作布上納許施,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