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奠儀
前一日, 典設司, 設吉帷宮於{丁字閣}之西{布帳內。}南向, 施屛帳, 南置帷門。 {山陵都監官, 潔淨壙內外。設遮帳·屛席於陵上閣及隧道閣內。燃燭八四, 紗籠, 四, 鍮臺。於壙上, 提燈八於陵上閣, 燭籠四於隧道閣。}儀軌
其日, {山陵都監提調及長生殿提調, 帥作工, 先詣退壙, 拆開外梓宮假下隅板, 整齊以待。}儀軌 掖庭署, 設殿下位於{丁字閣}帷門內之東{布帳內。}{近北}西向。典儀, 設大君以下位於其後近南, 西向北上。{守陵官·侍陵內侍位於帷門外近北, 北向西上。} 宗親及文武百官位於帷門外近南, 文東武西, 俱每等異位, 重行北向, 相對爲首。監察位二於文武班後北向書吏, 各陪其後。, 設典儀·贊儀·引儀位於文官之北西向。又贊儀·引儀位於武官之北東向, 俱北上。掖庭署, 又設殿下奉辭位設褥席。於{隧道閣}原書, 羨道。東南西向。典設司, 設小次於其東。 典儀, 設大君以下位於其後近南, 北上。{守陵官·侍陵內侍位於其後近南, 北上。} 宗親及文武百官位於其南近東, 文班在北, 武班在南, 俱每等異位, 重行西向, 北上。
監察位二於文武班後西向書吏, 各陪其後。, 設典儀·贊儀·引儀位於百官之西近南, 北向東上。 {掖庭署, 又設殿下內喪在先, 則王世子, 小喪, 則王世孫。傳玉帛位於退壙之左西向。}受敎 原書, 有典設司, 設安梓宮幄於玄宮門外南向。攸司, 設褥席於幄內, 加大棺於其上, 周回設帷。典儀, 設領議政進玉帛位於幄東近北西向。
捧哀冊及玉帛官捧玉, 工曹正郞, 捧帛, 尙衣院官。位於{隧道閣內東南}儀軌 原書, 其南差退。, 西向北上。又於{丁字閣}帷門外, 陳吉凶{輦}轝及儀仗·明器如發引儀。攸司, 進禮饌{見圖說饌。}, 內侍, 傳捧入設於靈座前。設香爐·香合·幷燭於其前, 奠祝文於靈座之左。設尊於{戶外之東}儀軌 原書, 靈帳殿東南北向。, 置盞三於尊所。
方相氏, 先至{退壙上}儀軌 原書, 入玄宮。, 以戈擊四隅, 明器·服玩·贈玉·贈帛等至, 陳於{隧道閣內}儀軌 原書, 玄宮門外。東南, 北上。監察·典儀·贊儀·引儀, 先入就位。引儀, 分引宗親及文武百官, 入就位。 {受杖者, 杖。}{守陵官·侍陵內侍, 杖入就位。} 次引大君以下, 去杖, 入就位。左通禮, 導殿下, 杖入就位。繖扇及護衛官, 停於門外。 左通禮, 俯伏跪, 啓請跪俯伏哭, 殿下, 跪俯伏哭, 大君以下, 跪俯伏哭。 {守陵官·侍陵內侍, 跪俯伏哭。} 贊儀唱, 跪俯伏哭, 宗親及文武百官, 跪俯伏哭。左通禮, 啓請止哭, 殿下止哭, 大君以下止哭。 {守陵官侍陵內侍, 止哭。} 贊儀唱, 止哭興四拜興平身, 宗親及文武百官, 止哭興四拜興平身。贊儀唱, 跪, 宗親及文武百官, 跪。
代奠官, 盥手盥洗, 設於帷門外。, 詣香案前跪, 三上香, 酌酒, 奠于靈座前連奠三盞。, 俯伏興退。大祝知製敎, 四品以上。, 進靈座之左, 西向跪, 讀祝文。訖, 左通禮, 啓請哭。殿下, 哭盡哀, 大君以下, 哭盡哀。 {守陵官·侍陵內侍, 哭盡哀。} 贊儀唱, 俯伏哭, 宗親及文武百官, 俯伏, 哭盡哀。左通禮, 啓請止哭, 殿下止哭, 大君以下止哭。 {守陵官·侍陵內侍, 止哭。} 贊儀唱, 止哭興四拜興平身, 宗親及文武百官, 止哭興四拜興平身。
左通禮, 導殿下, 權就幄次。引儀, 引大君以下, 出就次。 {守陵官·侍陵內侍出。} 又引儀, 分引宗親及文武百官, 出。攸司, 撤禮饌, 祝文, {燎}受敎 {後倣此。} 原書, 瘞。於坎。丁字閣北瘞坎。
{引儀, 引右議政, 入自東偏階, 詣欑宮南, 北向俯伏跪, 啓曰, 右議政臣某, 謹以吉辰啓欑宮, 啓訖, 俯伏興。繕工監官, 帥其屬陞, 撤欑宮內喪, 則右議政, 入就帷門外, 北向跪。司謁, 引尙傳, 詣右議政前, 南向跪。右議政, 俯伏跪, 啓曰, 右議政臣某, 謹以吉辰啓欑宮。尙傳, 詣戶外, 傳告尙儀, 尙儀, 就欑宮南, 北向俯伏跪, 啓稱, 右議政臣某, 謹以吉辰啓欑宮。啓訖, 還侍位。右議政, 俯伏興平身。尙傳, 率諸內侍陞, 撤欑宮。{畢}儀軌, 攝左通禮, 當靈座前, 俯伏跪, 啓請陞轝, 俯伏興退。內喪, 則攝左通禮將進, 宮人退次, 哭不絶聲。 內侍, 捧誥命及諡冊寶, 授執事者, 各安於腰轝。捧香爐·香合, 授執事者, 置於香亭。大祝, 捧神帛函, 安於轝。虞主匱, 置其後, 捧詣吉帷宮。攝左通禮, 啓請降轝陞座, 俯伏興。大祝, 捧神帛函, 安於靈座, 虞主匱, 置其後。誥命及諡冊寶·香爐·香合, 置於靈座前如儀。
吉仗, 陳於吉帷宮門外左右。攝左通禮, 進當梓宮前, 俯伏跪, 啓請陞輴卽玄宮, 俯伏興。內侍, 捧哀冊函, 授執事者, 安於腰轝, 立於輴前。至{隧道閣}, 捧哀冊官, 傳捧。 忠義衛, 捧銘旌, 前導, 左議政, 帥舁梓宮官等, 捧梓宮, {從輪轝上}, 陞輴。攝左通禮, 導梓宮, 捧翣者, 以翣, 障梓宮, 轝士, 捧輴左回, 北首。
將卽玄宮, 宮人皆哭。梓宮至{隧道閣}, 宮人先還。 左通禮, 詣幄次前, 俯伏跪, 啓請哭從, 內侍, 扶引殿下, 出次, 杖哭從。繖扇·侍衛, 如常儀。左通禮, 前導, 至奉辭位, 大君以下及{守陵官·侍陵內侍}·宗親及文武百官, 皆哭從, 至奉辭位。輴至{隧道閣, 左通禮, 跪啓請入小次。殿下, 入小次。}儀軌 原書, 玄宮門外幄前, 捧梓宮, 安於大棺。
左議政, 帥舁梓宮官等, 以輪轝捧梓宮。 {內侍, 覆以素錦褚。復從輪轝上進, 安於退壙散輪上。去素錦褚, 奉審。解裹, 用轆轤如下外梓宮。, 安於退壙輪轝上。內侍, 去棺衣, 執事者一人參外。, 捧拂梓宮之巾, 以進。右議政, 盥手, 捧巾進, 拭梓宮, 乃覆以棺衣三重。初綠廣織, 再藍廣織, 三紅廣織。小喪, 則二重, 無藍。 取銘旌見銘旌條。, 置於其上。
左通禮, 詣小次前, 俯伏跪, 啓請出次, 殿下出次。左通禮, 前導, 就奉辭位。左議政, 帥舁梓宮官等, 捧入梓宮先以貼木三, 置於外梓宮內。一, 橫置於北, 二, 縱置於東西兩旁。又用槊木二, 以其末薄處, 向北, 縱置於東西兩旁貼木之內。設貫軸木於退壙輪轝之北端。左右各一, 長一尺四寸, 北高六寸。圓鑿其間, 闊二寸, 高四寸。上下各留一寸, 外則殺其南, 而着兩鐵釘。另造少輪軸, 細腰, 如揭簾所用者。二用圓鐵釘, 二通貫於左右貫軸木, 又以小木丸四, 分置於兩輪軸上下。以紅絲爲索, 而中屈之, 自梓宮南端, 環繞, 以其兩端, 各繞於左右輪軸之腰, 引出其端。又令數人助之, 梓宮, 從貼木內槊木上, 平正進安。長生殿提調, 以支機木負, 以推之, 仍用小槊木二, 承梓宮底板下, 微微擧動, 以佐進安。旣卒事, 貼木·槊木抽出。, 安於外梓宮內儀軌 原書, 入自羨道, 安於玄宮內榻上。, 北首。
左通禮, 俯伏跪, 啓請跪俯伏哭, 殿下, 跪俯伏哭, 大君以下, 跪俯伏哭。 {守陵官·侍陵內侍, 跪俯伏哭。} 贊儀唱, 跪俯伏哭。宗親及文武百官, 跪俯伏哭。左通禮, 啓請止哭興四拜興平身, 殿下, 止哭興四拜興平身。大君以下, 止哭, 興四拜興平身。 {守陵官·侍陵內侍, 止哭興四拜興平身。} 贊儀唱, 止哭興四拜興平身, 宗親及文武百官, 止哭興四拜興平身。
右議政, 再整棺衣, 銘旌, 令平正。 {左通禮, 導殿下, 就傳玉帛位, 西向立。左通禮, 跪啓請跪, 殿下跪。捧哀冊官, 捧哀冊函, 跪授近侍禮房承旨。內喪在先, 則宮官, 小喪, 則從官。下同。, 近侍, 傳捧, 南向跪進。殿下, 受之近侍對擧。, 傳于領議政小喪, 則贊成。下同。, 領議政, 北向跪受, 入跪奠於退壙之西。次捧玉帛官, 各捧玉帛函, 以次跪授近侍, 近侍, 以次傳捧, 南向跪進。殿下, 以次受之近侍對擧。, 傳于領議政, 領議政, 以次北向跪受, 入跪奠於哀冊之南。左通禮, 導殿下, 就奉辭位。}受敎 原書, 領議政, 以哀冊函, 入跪奠於梓宮之西。次以贈玉及贈帛函, 跪奠於哀冊之南。 國葬都監提調, 帥其屬, 以黼翣·黻翣·畫翣, 樹於梓宮兩旁{內侍, 以遺衣覆於梓宮上。}儀軌, {撤去輪轝及轆轤。}儀軌
左通禮, 啓請跪俯伏哭, 殿下, 跪俯伏哭盡哀。大君以下, 跪俯伏哭盡哀。 {守陵官·侍陵內侍, 跪俯伏哭盡哀。} 贊儀唱, 跪俯伏哭, 宗親及文武百官, 跪俯伏哭盡哀。左通禮, 啓請止哭興四拜興平身, 殿下, 止哭興四拜興平身大君以下, 止哭興四拜興平身。 {守陵官·侍陵內侍, 止哭興四拜興平身。} 贊儀唱, 止哭興四拜興平身, 宗親及文武百官, 止哭興四拜興平身。
奉辭訖, 左通禮, 導殿下, 還幄次。引儀, 引大君以下, 還次。{守陵官·侍陵內侍出。} 又引儀, 分引宗親及文武百官出。宗親及文武百官, 詣幄次前, 序立跪, 班首, 進名奉慰。訖, 引儀, 引出。
山陵都監提調{及長生殿提調}儀軌, 帥其屬, {取外梓宮正下隅板, 合之}。儀軌 其合縫處, 周回以漆, 塗細布。領議政及司憲府執義{小喪, 則掌令。}, 竝監{封標玄宮門。}儀軌 原書, 鎖閉。 {都監郞廳, 將厚紙, 膠貼下隅板正中。} 執義, 稱臣{小內喪, 則掌令, 不稱臣。}着名。{書謹封, 不書姓名。}右議政 {小喪, 則贊成。}, 覆土{卽三物拌均者。}九揷, 山陵都監, 帥作工原書, 有續以終事。, {先用油灰, 塡補左右墻灰。卽拆開假下隅板時微鑿處。 正壙南距三尺, 橫置隔板, 築灰如三墻補築半釜形, 南面灰。}儀軌 {卽退壙金井機所加處。} 捧明器·服玩, 入{退壙}儀軌 原書, 玄宮。 {預具石函如數, 先置退壙, 各藏其木函於石函中。}, 各以次逐便陳之, 使有行列。原書, 有其不盡入者, 於門扉石外, 別作便房, 藏之。 {以石灰不拌沙石, 只和水。, 隨空缺塡塞之。}儀軌 下{磁誌。}原書, 誌石。○埋於陵南近地石牀之北。 除地於玄宮之左, 觀象監官, 祠后土如初。大轝及輴之屬, 於柏城內庚地, 焚之。其通人臣用者, 則不焚。
諸具 吉帷宮設於丁字閣西, 卽題主所。 {典設司。} 屛。{濟用監。} 地衣。 {長興庫。}, 帷帳所以設於陵上閣。隧道閣內者。見治葬條。○簷帳, 隧道閣前面所設。竝{典設司}。, 屛六四, 畫牧丹, 陵上閣所設, 二, 用素, 隧道閣所設。 {濟用監。}, 燭臺四用鍮。 {工曹。} 紗籠四, 竝退壙上所設。 {國葬都監。}, 提燈八陵上閣所設。{別工作。}, 方燭籠四隊道閣所設。 {國葬都監。} 燭。竝{義盈庫}。, 饌竝同襲奠。○祠后土饌。{奉常寺。}, 香, 祝{香室。}, 盥{工曹。}, 帨{濟用監。}, 素錦褚一仍。, 巾一用白紬。所以拭梓宮者。 {濟用監。} 函, 朱漆, 所以盛巾者。 {工曹。}, 輪轝仍。所以鋪於丁字閣·隧道閣·退壙者。, 轆轤一仍。○長橫杠·方木·散輪木, 竝仍。, 棺衣三初用綠廣織, 再用藍廣織, 三用紅廣織。只畫黼於紅。小喪二, 初綠廣織, 再紅廣織。只畫黼於紅。○函, 朱漆, 所以盛棺衣者。竝{尙衣院}。, 貼木三一, 四方厚各一寸五分, 長不及外梓宮, 內廣三寸許。所以橫置於外梓宮內上隅者。二, 厚皆三寸, 長不及外梓宮, 內長一寸五分許, 廣如梓宮及外梓宮間空之廣。所以縱置於梓宮左右者。, 槊木二鍊治滑澤, 背圓腹平, 首厚末薄。長不及外梓宮, 內之長四寸。所以縱置於左右貼木內者。, 小輪軸二用木。作細腰, 纏以紅絲。所以引挽梓宮進安玄宮者。○圓鐵釘二, 如手脂大。所以貫輪軸者。○小木丸四, 所以分貫於兩輪軸上下, 以便回轉者。, 紅索一用紅鄕絲。所以纏繞輪軸者。, 支機木一所以負梓宮, 推而入, 安玄宮者。, 小槊木二形如片竹, 裹以鹿皮。所以承梓宮底板下, 佐其推入者。以上{長生殿}。, 翣見發引條。○燕尾金一, 三尾金一。所以推入翣及遺衣者。 {山陵都監。}, 哀冊, 贈玉, 贈帛, 遺書, 遺衣, 服玩, 明器以上見發引條。, 漆所以着外梓宮下隅板合縫者。{工曹。}, 布用白紵。所以塗外梓宮下隅板合縫者。{濟用監。}, 厚紙用咨文紙。長二尺, 廣一尺。所以封標玄宮門者。{造紙署。}, 硯匣一硯筆墨, 竝封標所用。{尙衣院}{工曹}。, 石灰用三物拌均。所以塡南墻三尺未築者。○油灰, 所以塡墻灰微鑿者。○白水灰, 所以用於藏明器塡空者。, 隔板一所以築南墻灰者。, 石函用鍊石。一片爲底。次以四片排置四方, 爲匡, 覆以蓋石。所以盛服玩·明器·諸匱函, 安於退壙者。其數, 與木匱函相準。以上{山陵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