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彼此俱罪之贓, 謂計贓爲罪者。
疏議曰, 受財枉法·不枉法及受所監臨財物, 幷坐贓。依法與財者, 亦各得罪, 此名彼此俱罪之贓, 謂計贓爲罪。
及犯禁之物, 則沒官。若盜人所盜之物, 倍贓亦沒官。
疏議曰, 謂甲·弩·矛·矟·旌·旗·幡·幟及禁書·寶印之類, 私家不應有者, 是名犯禁之物。彼此俱罪之贓以下, 幷沒官。
注, 若盜人所盜之物, 倍贓亦沒官。
疏議曰, 假有乙盜甲物, 丙轉盜之, 彼此各有倍贓, 依法竝應還主。甲旣取乙倍備, 不合更得丙贓, 乙卽元是盜人, 不可以贓資盜。故倍贓, 亦沒官。若有糾告之人應賞者, 依令與賞。
問曰, 私鑄錢事發, 所獲作具及錢·銅或違法殺馬·牛等肉如此之類, 律令無文, 未知合沒官以否?
答曰, 其肉及錢, 私家合有, 準如律令, 不合沒官。作具及錢, 不得仍用, 毁訖付主, 罪依法科。其鑄錢, 見有別格, 從格斷。餘條, 有別格見行, 破律者, 竝準此。
取與不和, 雖和, 與者無罪。
疏議曰, 取與不和, 謂恐喝·詐欺·强市有剩利·强率斂之類。雖和, 與者無罪, 謂去官而受舊官屬·士庶饋與或和率斂, 或監臨官司和市有剩利, 或雇人而告他罪得實, 但是不應取財而與者無罪, 皆是。
若乞索之贓, 竝還主。
疏議曰, 强乞索·和乞索, 得罪雖殊, 贓合還主。稱竝者, 從取與不和以下, 竝徵還主。
卽簿斂之物, 赦書到後, 罪雖決訖, 未入官司者, 竝從赦原。
疏議曰, 簿斂之物, 謂謀反·大逆人家資合沒官者。赦書到後, 罪人雖已決訖, 其物未入官司者, 竝從赦原。若簿斂之物, 已入所在官司守掌者, 竝不合放免。
若罪未處決, 物雖送官, 未經分配者, 猶爲未入。
疏議曰, 若反·逆之罪, 仍未處決, 罪人雖已斷訖, 其身尙存者, 物雖送官, 但未經分配者, 竝從赦原。
卽緣坐家口, 雖已配沒, 罪人得免者, 亦免。
疏議曰, 謂反·逆人家口合緣坐沒官, 罪人於後蒙恩得免, 緣坐者雖已配沒, 亦從放免。其奴婢同於資財, 不從緣坐免法。
問曰, 但是緣坐遇恩, 罪人得免。其有罪人不合免者, 緣坐亦有免法以否?
答曰, 謀反·大逆, 罪極誅夷, 汚其室宅, 除惡務本。罪人旣不會赦, 緣坐亦不合原, 去取之宜, 皆隨罪人爲法。其謀叛已上道及殺一家非死罪三人·支解人, 緣坐雖及家口, 其惡不同反·逆。又律文, 特顯反·逆緣坐, 爲與十惡同科, 不得請·減及贖, 自同五流, 除名配流如法。自餘緣坐流, 竝得減·贖, 不除名。雖云合流, 得減·贖者, 明卽與反·逆緣坐不同。赦書若十惡不原, 非反·逆緣坐人, 仍從恩免。以其身非十惡, 又非反·逆之家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