당률소의唐律疏議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당률소의 목록



故唐律疏議 卷第三十斷獄凡二十條。
諸監臨之官因公事, 自以杖捶人致死及恐廹人致死者, 各從過失殺人法。若以大杖及手足毆擊, 折傷以上, 減鬪殺傷罪二等。
疏議曰, 謂臨統案驗之官, 情不挾私, 因公事, 前人合杖·笞, 自以杖捶人致死。及恐廹人致死, 謂因公事, 欲求其情, 或恐喝或迫脅, 前人怕懼而自致死者, 各依過失殺人法, 各徵銅一百二十觔入死家。若前人是卑賤, 罪不至死者, 各依本殺法徵銅。若以大杖手足毆擊, 折傷以上者, 自擊·使人擊等, 減鬪殺傷罪二等, 謂其應償死者, 合徒三年之類。
雖是監臨主司, 於法不合行罰及前人不合捶拷, 而捶拷者, 以鬪殺傷論, 至死者, 加役流。卽用刃者, 各從鬪殺傷法。
疏議曰, 雖是監臨主司, 於法不合行罰, 謂非判事之官及非專當督領者, 不得輒行捶罰。假有人犯徒以上罪, 合送法司, 不送法司, 當曹卽自行決罰之類。及前人不合捶拷, 謂前人無罪或雖有罪應合官當·收贖之類, 而輒捶拷者, 以鬪殺傷論, 謂傷與不傷, 竝依他物鬪毆之法。其因捶拷而致死者, 加役流。用刃者, 謂監臨之官自以杖捶人致死以下, 有用刃殺傷者, 各依鬪訟律, 用刃殺者, 斬。用兵刃殺者, 同故殺法。
問曰, 里正·坊正·村正及主典, 因公事行罰前人致死, 合得何罪?
答曰, 里正·坊正·村正等, 唯掌追呼催督, 不合輒加笞杖, 其有因公事相毆擊者, 理同凡鬪而科。主典檢請是司, 理非行罰之職, 因公事捶人者, 亦與里正等同。
항목 상세보기
諸斷罪皆須具引律·令·格·式正文, 違者, 笞三十。若數事共條, 止引所犯罪者, 聽。
疏議曰, 犯罪之人, 皆有條制。斷獄之法, 須憑正文。若不具引, 或致乖謬, 違而不具引者, 笞三十。若數事共條, 謂依名例律, 二罪以上俱發, 以重者論。卽以贓致罪, 頻犯者, 竝累科。假有人雖犯二罪, 竝不因贓, 而斷事官人, 止引二罪俱發以重者論, 不引以臟致罪之類者, 聽。
항목 상세보기
諸斷罪應言上而不言上, 應待報而不待報, 輒自決斷者, 各減故失三等。
疏議曰, 依獄官令, 杖罪以下, 縣決之。徒以上, 縣斷定, 送州覆審訖, 徒罪及流應決杖·笞若應贖者, 卽決配徵贖。其大理寺及京兆·河南府斷徒及官人罪, 幷後有雪減, 竝申省, 省司覆審無失, 速卽下知。如有不當者, 隨事駁正。若大理寺及諸州斷流以上, 若除·免·官當者, 皆連寫案狀申省, 大理寺及京兆·河南府卽封案造。若駕行幸, 卽準諸州例, 案覆理盡申奏。若不依此令, 是應言上而不言上。其有申上, 合待報下而不待報, 輒自決斷者, 各減故·失三等, 謂故不申上·故不待報者, 於所斷之罪, 減三等。若失不申上·失不待報者, 於職制律公事失上, 各又減三等。卽死罪不待報, 輒自決者, 依下文, 流二千里。
항목 상세보기
諸制勅斷罪, 臨時處分, 不爲永格者, 不得引爲後比。若有輒引, 致罪有出入者, 以故失論。
疏議曰, 事有時宜, 故人主權斷制·勅, 量情處分。不爲永格者, 不得引爲後比。若輒引, 致罪有出入者, 以故失論, 謂故引有出入, 各得下條故出入之罪, 其失引者, 亦準下條失出入罪論。
항목 상세보기
諸官司入人罪者, 謂故增減情狀足以動事者, 若聞知有恩赦而故論決及示導令失實辭之類。若入全罪, 以全罪論。雖入罪, 但本應收贖及加杖者, 止從收贖·加杖之法。
疏議曰, 官司入人罪者, 謂或虛立證據, 或妄構異端, 捨法用情, 鍛鍊成罪。故注云, 謂故增減情狀足以動事者, 若聞知國家將有恩赦而故論決囚罪及示導敎令而使詞狀乖異。稱之類者, 或雖非恩赦, 而有格·式改動, 或非示導, 而恐喝改詞。情狀旣多, 故云之類。若入全罪, 謂前人本無負犯, 虛構成罪, 還以虛構枉入全罪科之。
注, 雖入罪, 但本應收贖及加杖者, 止從收贖·加杖之法。
疏議曰, 假有入官蔭人及廢疾流罪, 前人合贖入者, 亦以贖論。或入官戶·部曲·奴婢幷單丁之人, 前人合加杖者, 亦依加杖之法收贖, 不用官當及配流·役身之例。此是官司入人罪, 與誣告之法不同。
從輕入重, 以所剩論。刑名易者, 從笞入杖·從徒入流, 亦以所剩論, 從徒入流者, 三流同比徒一年爲剩。卽從近流而入遠流者, 同比徒半年爲剩。若入加役流者, 各計加役年爲剩。從笞杖入徒流·從徒流入死罪, 亦以全罪論。其出罪者, 各如之。
疏議曰, 從輕入重, 以所剩論, 假有從笞十入三十, 卽剩入笞二十, 從徒一年入一年半, 卽剩入半年徒, 所入官司, 各得笞二十及半年徒之類。刑名易者, 從笞入杖, 亦得所剩之罪。從徒入流者, 注云, 三流同比徒一年爲剩, 謂從徒三年入流二千里或二千五百里或流三千里, 遠近雖異, 俱曰流刑。至於配所役身, 三流同有一年居作, 故從徒入流, 三流同比徒一年爲剩。卽從近流二千里, 入至二千五百里或入至三千里者, 同比徒半年爲剩。若從三流入至加役流者, 各計加役年爲剩, 但入加役流者, 加常流役二年, 將加役二年以爲剩罪。從笞杖入徒流·從徒流入死罪, 假有從百杖入徒一年, 卽是全入一年徒坐。從徒流入死罪, 謂從一年徒以上至三千里流, 而入死刑者, 亦依全入死罪之法, 故云亦以全罪論。其出罪者, 謂增減情狀之徒, 足以動事之類。或從重出輕, 依所減之罪科斷, 從死出至徒流, 從徒流出至笞杖, 各同出全罪之法。故云出罪者, 各如之。假有囚犯一年徒坐, 官司故入至加役流, 卽徒一年至三年, 是剩入二年徒罪, 從徒三年入至三流, 卽三流同比徒一年爲剩, 加役流復剩二年, 卽是剩五年徒坐。官司從加役流出至徒一年, 亦準此。
卽斷罪失於入者, 各減三等, 失於出者, 各減五等。若未決放及放而還獲若囚自死, 各聽減一等。
疏議曰, 卽斷罪失於入者, 上文故入者, 各以全罪論, 失於入者, 各減三等。假有從笞失入百杖, 於所剩罪上, 減三等, 若入至徒一年, 卽同入全罪之法, 於徒上, 減三等, 合杖八十之類。失於出者, 各減五等, 假有失出死罪者, 減五等, 合徒一年半, 失出加役流, 亦準此。三流同爲一減, 減五等, 合徒一年之類。若未決放者, 謂故入及失入死罪及杖罪未決, 其故出及失出死罪以下不放。及已放而更獲, 若囚自死, 但使囚死, 不問死由, 各聽減一等, 謂於故出入及失出入上, 各聽減一等。
卽別使推事, 通狀失情者, 各又減二等, 所司已承誤斷訖, 卽從失出入法。雖有出入, 於決罰不異者, 勿論。
疏議曰, 別使推事, 謂充使別推覆者。通狀失情, 謂不得本情, 或出或入。各又減二等, 失入者, 於失入減三等上, 又減二等。若失出者, 於失出減五等上, 又減二等。所司已承誤斷訖, 謂曹司承誤通之狀, 已依斷訖。卽從失出入法, 謂皆從在曹司出入法科之, 竝同減五等·三等之例。若未決放及放而還獲若囚自死, 各聽減一等。其所司承誤已斷訖者, 曹司同餘官案省不覺法。雖有出入, 於決罰不異, 假有官戶·部曲·官私奴婢, 本犯合徒三年, 斷入流罪, 或從三流之法, 科徒三年, 各止加杖二百, 刑名, 雖有出入, 加杖數, 卽不殊者, 無罪。故云於決罰不異者, 勿論。
問曰, 有人本犯加役流, 出爲一年徒坐, 放而還獲減一等, 合得何罪?
答曰, 全出加役流, 官司合得全罪, 放而還獲減一等, 合徒五年。今從加役流出爲一年徒, 坐計有五年剩罪, 放而還獲減一等, 若依徒法減一等, 仍合肆年半徒。旣是剩罪, 不可重於全出之坐, 擧重明輕, 止合三年徒罪。
항목 상세보기
諸赦前斷罪不當者, 若處輕爲重, 宜改從輕, 處重爲輕, 卽依輕法。
疏議曰, 處斷刑名, 或有出入不當本罪, 其事又在恩前, 恐判官執非不移, 故明從輕坐之法。若處輕爲重, 宜改從輕, 假有鬪殺堂兄, 當時作親兄, 斷爲惡逆, 會赦之後, 改從堂兄, 坐當不睦, 赦若十惡亦原, 處流二千里, 以常赦不免, 故仍處流坐。又如鬪殺凡人, 斷爲殺緦麻尊長, 會赦, 十惡不免, 改爲雜犯, 免死, 移鄕。此竝仍有輕罪。又有受所監臨五十匹, 斷爲枉法處死, 會赦, 改爲受所監臨, 不在徵臟之例。又有犯近流, 科作遠流, 或止合一官當徒, 斷用二官以上, 若奏畫訖及流至配所會赦者, 改從本犯近流及還所枉告身。若未奏畫及流人未到流所會赦者, 卽從赦原。若應徵銅而處輕爲重, 其銅或在限外未輸, 或在限內納訖, 會赦者, 竝改從輕法, 其剩納者, 却還。未送者, 依輕罪數徵納。若限內未納會赦者, 從赦竝免, 稱輕者, 全免亦是。故令云, 犯罪若斷決, 逢格改者, 格重, 聽依犯時。格輕, 聽從輕法, 卽總全無罪, 亦名輕法。其處重爲輕, 卽依輕法, 假令犯十惡, 非常赦所不免者, 當時斷爲輕罪及全放, 竝依赦前斷定。
其常赦所不免者, 依常律。常赦所不免者, 謂雖會赦, 猶處死及流若除名·免所居官及移鄕者。
疏議曰, 常赦所不免者, 赦書云罪無輕重, 皆赦除之, 不言常赦所不免者, 亦不在免限, 故云依常律。卽犯惡逆, 仍處死。反·逆及殺從父兄姊·小功尊屬·造畜蠱毒, 仍流。十惡·故殺人·反逆緣坐, 獄成者, 猶除名。監守內姦·盜·略人·受財枉法, 獄成會赦, 免所居官。殺人應死, 會赦移鄕等是。
卽赦書定罪名, 合從輕者, 又不得引律比附入重, 違者, 各以故·失論。
疏議曰, 赦書定罪名, 合從輕者, 假如貞觀九年三月十六日赦, 大辟罪以下, 竝免。其常赦所不免·十惡·祅言惑衆·謀叛以上道等, 竝不在赦例。據赦, 十惡之罪, 赦書不免, 謀叛卽當十惡, 未上道者, 赦特從原。叛罪雖重, 赦書定罪, 名合從輕, 不得引律科斷若比附入重。違者, 以故·失論。
항목 상세보기
諸聞知有恩赦而故犯及犯惡逆若部曲·奴婢毆及謀殺若强姦主者, 皆不得以赦原。卽殺小功尊屬·從父兄姊及謀反大逆者, 身雖會赦, 猶流二千里。
疏議曰, 聞知有恩赦而故犯, 謂赦書未出, 私自聞知, 而故犯罪者。及犯惡逆, 謂毆及謀殺祖父母·父母, 殺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 此名惡逆。若部曲, 客女亦同, 幷奴婢毆及謀殺若强姦主者, 皆不得以赦原。卽殺小功尊屬·從父兄姊及謀反大逆者, 此等雖會赦免死, 猶流二千里。
항목 상세보기
諸獄結竟, 徒以上, 各呼囚及其家屬, 具告罪名, 仍取囚服辨。若不服者, 聽其自理, 更爲審詳。違者, 笞五十, 死罪, 杖一百。
疏議曰, 獄結竟, 謂徒以上刑名, 長官同斷案, 已判訖。徒·流及死罪, 各呼囚及其家屬, 具告所斷之罪, 名仍取囚服辨。其家人·親屬, 唯正告示罪名, 不須問其服不。囚若不服, 聽其自理, 依不服之狀, 更爲審詳。若不告家屬罪名或不取囚服辨及不爲審詳, 流·徒罪, 竝笞五十, 死罪, 杖一百。
항목 상세보기
諸緣坐應沒官而放之及非應沒官而沒之者, 各以流罪故·失論。
疏議曰, 賊盜律, 謀反及大逆人, 子年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 子妻妾, 亦同, 若祖孫·兄弟·姊妹, 竝沒官。男夫年八十及篤疾·婦人年六十及廢疾, 竝免。出養·入道及娉妻未成者, 竝不追坐。若應沒而放, 應放而沒, 各依流罪以故失論, 謂反逆緣坐, 流三千里, 沒官罪重, 須用三千里流法。若故, 同故出入三千里流, 若失, 同失出入三千里流。稱放者, 應沒遣流, 與全放無別。應流遣沒, 得罪亦同。
항목 상세보기
諸徒·流應送配所, 而稽留不送者, 一日, 笞三十, 三日, 加一等。過杖一百, 十日, 加一等, 罪止徒二年。不得過罪人之罪。
疏議曰, 徒·流應送配所, 謂徒罪斷訖, 卽應役身。準獄官令, 犯徒, 應配居作, 在京送將作監, 在外州者, 供當處官役。案成卽送, 而稽留不送, 其流人, 準令, 季別一遣。若符在季末三十日內至者, 聽與後季人同遣, 違而不送者, 一日, 笞三十, 三日, 加一等, 過杖一百, 十日, 加一等, 伍十二日, 罪止徒二年。注云, 不得過罪人之罪, 人應徒一年者, 稽留官司, 亦罪止徒一年之類。
항목 상세보기
諸應輸備·贖·沒·入之物及欠負應徵, 違限不送者, 一日, 笞十, 伍日加一等, 罪止杖一百。若除·免·官當, 應追告身, 違限不送者, 亦如之。
疏議曰, 應輸備·贖·沒·入之物, 備, 謂亡失官私器物, 各備償, 贖, 謂犯法之人, 應徵銅贖, 沒, 謂彼此俱罪之贖及犯禁之物, 沒官, 入者, 謂得闌遺之物, 限滿無人識認者, 入官及應入私之類。又依獄官令, 贖, 死刑, 八十日, 流, 六十日, 徒, 五十日, 杖, 四十日, 笞, 三十日。若應徵官物者, 準直, 五十匹以上, 一百日, 三十匹以上, 五十日, 二十匹以上, 三十日, 不滿二十匹以下, 二十日。其失有欠負應徵, 違限不送者, 竝準令文, 依限送納, 違者, 一日, 笞十, 五日, 加一等, 罪止杖一百。若除·免·官當, 謂犯罪斷除名·免官·免所居官及官當, 應追告身, 不送者, 亦一日, 笞十, 五日加一等, 罪止杖一百。
항목 상세보기
諸婦人犯死罪, 懷孕, 當決者, 聽産後一百日, 乃行刑。若未産而決者, 徒二年。産訖, 限未滿而決者, 徒一年。失者, 各減二等, 其過限不決者, 依奏報不決法。
疏議曰, 婦人犯死罪, 懷孕, 當應行決者, 聽産後一百日, 乃行刑。若未産而決者, 徒二年。産訖, 未滿百日而決者, 徒一年。失者, 各減二等, 未産而決, 徒一年。産訖, 限未滿而決者, 杖九十。卽過限不決者, 依奏報不決法, 謂依下條, 卽過限不決者, 違一日, 杖一百, 二日, 加一等。
항목 상세보기
諸婦人懷孕, 犯罪應拷及決杖·笞, 若未産而拷決者, 杖一百。傷重者, 依前人不合捶拷法, 産後未滿百日而拷決者, 減一等。失者, 各減二等。
疏議曰, 婦人懷孕, 犯罪應拷及決杖·笞, 皆待産後一百日, 然後拷·決。若未産而拷及決杖·笞者, 杖一百。傷重者, 謂傷損之罪, 重於杖一百者。依前人不合捶拷法, 謂依上條, 監臨之官, 前人不合捶拷而捶拷者, 以鬪殺傷論。若墮胎者, 合徒二年。婦人因而致死者, 加役流。限未滿而拷決者, 減一等, 謂減未産拷決之罪一等。失者, 各減二等, 謂未産而失拷·決, 於杖一百上, 減二等。傷重, 於鬪傷上減二等。若産後限未滿而拷決者, 於杖九十上, 減二等。傷重者, 於鬪傷上, 減三等。
항목 상세보기
諸立春以後·秋分以前, 決死刑者, 徒一年。其所犯, 雖不待時, 若於斷屠月及禁殺日而決者, 各杖六十。待時而違者, 加二等。
疏議曰, 依獄官令, 從立春至秋分, 不得奏決死刑。違者, 徒一年。若犯惡逆以上及奴婢·部曲殺主者, 不拘此令。其大祭祀及致齊·朔望·上下弦·二十四氣·雨未晴·夜未明斷屠月日及假日, 竝不得奏決死刑。其所犯雖不待時, 若於斷屠月, 謂正月·五月·九月及禁殺日, 謂每月十直日, 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 雖不待時, 於此月日, 亦不得決死刑, 違而決者, 各杖六十。待時而違者, 謂秋分以前·立春以後, 正月·五月·九月及十直日, 不得行刑, 故違時日者, 加二等, 合杖八十。其正月·五月·九月有閏者, 令文, 但云正月·五月·九月斷屠, 卽有閏者, 各同正月, 亦不得奏決死刑。
항목 상세보기
諸死罪囚, 不待覆奏報下而決者, 流二千里。卽奏報應決者, 聽三日乃行刑。若限未滿而行刑者, 徒一年。卽過限, 違一日, 杖一百, 二日, 加一等。
疏議曰, 死罪囚, 謂奏畫已訖, 應行刑者。皆三覆奏訖, 然始下決。若不待覆奏報下而輒行決者, 流二千里。卽奏報應決者, 謂奏訖報下, 應行決者, 聽三日, 乃行刑, 稱日者, 以百刻, 須以符到三日, 乃行刑。若限未滿三日而行刑者, 徒一年。卽過限, 違一日, 杖一百, 二日, 加一等。在外旣無漏刻, 但取日周晬時爲限。
항목 상세보기
諸斷罪, 應決配之而聽收贖·應收贖而決配之若應官當而不以官當及不應官當而以官當者, 各依本罪, 減故失一等。死罪不減。
疏議曰, 斷罪應決配之, 謂無官蔭及非老·小·廢疾之色, 犯笞·杖應決, 徒·流應配, 官司乃收贖。應收贖, 謂有官蔭及廢疾若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 本罪合贖而決配之。若應官當, 謂流內九品以上, 犯徒以上罪, 合以官當, 官司乃不以官當。或不應官當, 謂罪輕不盡其官及過失犯罪, 不合用官當徒, 而官司乃以官當者, 各依本犯當·贖及決配之罪, 減故·失一等, 謂故出入, 失出入者, 各從本罪上, 減一等, 是名減故·失一等。注云, 死罪不減, 若應死而聽當·贖, 應收贖而眞決死刑, 不在減例, 各從出入死罪故·失科之。
卽品官任流外及雜任, 於本司及監臨犯杖罪以下, 依決罰例。
疏議曰, 品官任流外及雜任, 謂身帶勳官·散官而任流外及雜任者。於本司及監臨, 謂於本司及臨時監統者。若犯杖罪以下, 依流外·雜任之例決杖, 不准官品徵贖。若徒罪以上, 自依當·贖法。其有準蔭應贖者任流外及雜任, 若犯杖罪以下, 亦準品官, 依決罰例。
항목 상세보기
諸斷罪, 應絞而斬·應斬而絞, 徒一年, 自盡亦如之。失者, 減二等。卽絞訖, 別加害者, 杖一百。
疏議曰, 犯罪應絞而斬·應斬而絞, 徒一年。以其刑名改易, 故科其罪。自盡亦如之, 依獄官令, 五品以上, 犯非惡逆以上, 聽自盡於家。若應自盡而絞·斬, 應絞·斬而令自盡, 亦合徒一年, 故云亦如之。失者, 減二等, 謂原情非故者, 合杖九十。卽絞訖, 別加害者, 謂絞已致斃, 別加拉幹·折腰之類者, 杖一百。
항목 상세보기
諸領徒應役而不役及徒囚病愈不計日令陪役者, 過三日, 笞三十, 三日, 加一等, 過杖一百, 十日, 加一等, 罪止徒二年。不得過罪人之罪。
疏議曰, 領徒應役, 謂掌領囚徒, 令役身者而不役, 及徒囚因病給假, 病愈合役, 不令陪役者, 過三日, 笞三十, 三日, 加一等, 過二十四日, 合杖一百。過杖一百, 十日, 加一等, 罪止徒二年。注云, 不得過罪人之罪, 謂如應徒一年者, 雖多日不役, 亦不得過徒一年。其二年以下, 竝準此。囚數多者, 從不役人日多者爲罪。
항목 상세보기
諸縱死罪囚, 令其逃亡, 後還捕得及囚已身死若自首應減死罪者, 其獲囚及死首之處, 卽須遣使速報應減之所, 有驛處, 發驛報之。若稽留使不得減者, 以入人罪故·失論, 減一等。
疏議曰, 謂囚合死在禁, 所司縱令逃亡, 依故縱之條, 還合死罪。捕得及囚已死若自首應減死罪者, 謂依捕亡律及上條, 放而還獲, 得減一等者。其獲囚之處及死首之所, 卽須遣使速報應減死之處。若有驛之處, 發驛報之。若使人及官司稽留, 令不得減罪, 致使囚已決訖者, 以入人罪故·失論, 減一等, 謂故稽遲, 從故入上, 減死一等, 流三千里。若失稽遲, 從失入罪上, 減一等, 總減罪人四等, 徒二年。官司及使人, 各以所由爲坐。
항목 상세보기
諸疑罪, 各依所犯, 以贖論。疑, 謂虛實之證等, 是非之理均, 或事涉疑似, 傍無證見, 或傍有聞證, 事非疑似之類。卽疑獄, 法官執見不同者, 得爲異議, 不得過三。
疏議曰, 疑罪, 謂事有疑似, 處斷難明。各依所犯, 以贖論, 謂依所疑之罪, 用贖法收贖。注云, 疑, 謂虛實之證等, 謂八品以下及庶人, 一人證虛, 一人證實, 三人以上虛實之證, 其數各等, 或七品以上, 各據衆證定罪, 亦各虛實之數等。是非之理均, 謂有是處, 亦有非虛, 其理各均。或事涉疑似, 謂贓狀涉於疑似, 傍無證見之人, 或傍有聞見之人, 其事全非疑似。稱之類者, 或行迹是, 狀驗非。或聞證同, 情理異。疑狀旣廣, 不可備論。故云之類。卽疑獄, 謂獄有所疑, 法官執見不同, 議律論情, 各申異見。得爲異議, 聽作異同。議不得過三, 謂如丞相以下, 通判者五人, 大理卿以下五人, 如此同判者多, 不可各爲異議, 故云議不得過三。

故唐律疏議 卷第三十 終。

文化二年刊
항목 상세보기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