당률소의唐律疏議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당률소의 목록



故唐律疏議 卷第十九賊盜凡一十七條。
諸盜大祀神御之物者, 流二千五百里。謂供神御者, 帷帳·几·杖, 亦同。凡其擬供神御, 謂營造未成者。
疏議曰, 盜大祀神御之物, 公取竊取, 皆爲盜。大祀, 謂天地·宗廟·神州等。其供神御所用之物而盜之者, 流二千五百里。注云, 謂供神御者, 帷帳·几·杖, 亦同, 謂見供神御者, 雖帷帳·几·杖, 亦得流罪, 故云亦同。其擬供神御, 謂上文神御之物及帷帳·几·杖, 營造未成, 擬欲供進者, 故注云謂營造未成者。
及供而廢闋若響薦之具已饌呈者, 徒二年。饗薦, 謂玉幣牲牢之屬。饌呈, 謂已入祀所, 經祀官省視者。未饌呈者, 徒一年半。已闋者, 杖一百。已闋, 謂接神禮畢。若盜釜·甑·刀·匕之屬, 竝從常盜之法。
疏議曰, 供而廢闋, 謂神御之物, 供祭已訖, 退還所司者, 故云廢闋。若享薦之具已饌呈者, 謂牲牢·棗栗·晡脩之屬, 已入神所, 呈閱祀官訖。而盜者, 合徒二年。故注云, 饗薦, 謂玉幣·牲牢之屬。未饌呈者, 徒一年半, 謂以上玉幣·牲牢·饌具之屬, 未饌呈祀官而盜者, 徒一年半。已闋者, 謂神前飮食薦響已了, 退而盜者, 得杖一百。若盜釜·甑·刀·匕之屬, 謂竝不用供神, 故從常盜之法, 一尺杖六十, 一匹, 加一等, 五匹, 徒一年, 五匹, 加一等, 罪止加役流。言之屬, 謂盤盂雜器之類。
항목 상세보기
諸盜御寶者, 絞, 乘輿服御物者, 流二千五百里。謂供奉乘輿之物。服通衾·茵之屬, 眞·副等。皆須監當之官, 部分擬進, 乃爲御物。其擬供服御及供而廢闋, 若食將御者, 徒二年, 將御, 謂已呈監當之官。擬供食御及非服而御者, 徒一年半。
疏議曰, 稱御者,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 亦同, 皇太子, 減一等。皇帝八寶, 皆以玉爲之, 有神寶·受命寶·皇帝行寶·皇帝之寶·皇帝信寶·天子行寶·天子之寶·天子信寶。此等八寶, 皇帝所用之物, 竝爲御寶。其三后寶, 以金爲之, 竝不行用。盜者, 俱得絞刑。其盜皇太子寶, 準例合減一等, 流三千里。若盜皇太子妃寶, 亦流三千里, 后寶旣與御寶不殊, 妃寶明與太子無別。乘與服御物, 謂供奉乘輿服用之物, 三后服御之物亦同, 盜者流二千五百里。若盜皇太子及妃所服用物, 準例減一等, 合徒三年。計贓重者, 卽準贓同常盜之法, 加二等。注云, 謂供奉乘輿之物。服通衾·茵之屬, 稱之屬者, 氈·褥之類, 眞·副等, 眞, 謂見供服用之衣, 副, 謂副二之服。皆須監當之官, 部分擬進者, 乃爲御物。其擬供服御, 謂營造未成。及供而廢闋, 謂已供用事畢, 是名廢闋。若食將御者, 謂御食已呈監當之官, 擬進而盜及食者, □□□□□□□□從擬供服御以下, 合徒二年。故注云, 將御, 謂已呈監當之官。擬供食御, 謂未呈監當之官, 及非服而御之物者, 若食及盜, 各徒一年半, 贓重者, 各計贓以常盜論, 加一等。
항목 상세보기
諸盜官文書印者, 徒二年, 餘印, 杖一百。謂貪利之而非行用者。餘印, 謂印物及畜産者。
疏議曰, 印者, 信也。謂印文書施行, 通達上下, 所在信受。故曰官文書印。盜此印者, 徒二年。餘印, 杖一百, 餘印, 謂給諸州封函及畜産之印, 在令式, 印應官給。但非官文書之印, 盜者, 皆杖一百。注云, 謂貪利之而非行用者, 皆謂籍以爲財, 不擬行用。若將行用, 卽從僞造·僞寫·封用·規避之罪, 科之。
항목 상세보기
諸盜制書者, 徒二年。官文書, 杖一百, 重害文書, 加一等, 紙券, 又加一等。亦謂貪利之, 無所施用者。重害, 謂徒罪以上獄案及婚姻·良賤·勳賞·黜陟·授官·除免之類。
疏議曰, 盜制書徒二年, 勅及奏抄, 亦同。勅旨無御畫, 奏抄卽有御畫, 不可以御畫奏抄輕於勅旨, 各與盜制書罪同。官文書, 謂在司尋常施行文書, 有印無印等, 重害文書, 加一等, 合徒一年。注云, 亦謂貪利之, 亦如上條盜印藉爲財用, 無所施行。重害, 謂徒罪以上獄案及婚姻·良賤·勳賞·黜陟·授官·除免之類, 稱之類者, 謂倉糧財物, 行軍文簿帳及戶籍手實之屬, 盜者, 各徒一年。若欲動事, 盜者, 自從增減之律。
卽盜應除文案者, 依凡盜法。
疏議曰, 卽盜應除文案者, 依令, 文案不須常留者, 每三年, 一揀除, 旣是年久應除, 卽非見行文案, 故依凡盜之法, 計贓科罪。
항목 상세보기
諸盜宮殿門符·發兵符·傳符者, 流二千里。使節及皇城·京城門符, 徒三年。餘符, 徒一年。門鑰, 各減三等。盜州·鎭及倉廚·廏庫·門[關]門等鑰, 杖一百。縣戍等諸門鑰, 杖六十。
疏議曰, 開閉殿門, 皆用銅魚合符。用符鑰法式, 已於擅興律解訖。發兵符, 以銅爲之, 左者進內, 右者付州府監及提兵鎭守之所·兵留守應執符官人。其符, 雖通餘用, 爲發兵事重, 故以發兵爲目。傳符, 謂給將乘驛者。依公式令, 下諸方傳符, 兩京及北都留守爲麟符, 東方靑龍, 西方白虎, 南方朱雀, 北方玄武。兩京留守二十, 左十九, 右一。餘皆四, 左三, 右一。左者進內, 右者付外州·府·監應執符人。其兩京及北都留守符, 竝進內。須遣使向四方, 皆給所詣處左符, 書於骨帖上, 內着符, 裏用泥封, 以門下省印印之。所至之處, 以右符勘合, 然後承用。盜者, 合流二千里。節者, 皇華出使, 黜陟幽明, 輶軒奉制, 宣威殊俗, 皆執旌節, 取信天下。及皇城門, 謂朱雀等門, 京城門, 謂明德等門, 盜此門符及使節者, 各徒三年。餘符, 徒一年, 餘符, 謂禁苑及交巡等符。案擅興律, 凡言餘符者, 契亦同。卽契應發兵者, 同發兵符法。然則盜發兵契, 各同魚符之罪。門鑰, 各減三等, 謂各減所開閉之門魚符三等。假有盜宮殿門符, 合流二千里, 門鑰, 減三等, 得徒二年。餘鑰, 應減門符, 竝準此。若是禁苑門鑰, 不可輕於州·鎭·關門等鑰。盜州·鎭及官舍廚·廏庫及關門等鑰, 各杖一百。縣·戍等諸門鑰, 稱諸門鑰者, 謂內外百司及坊·市門, 官有門禁, 盜其鑰者, 各杖六十。
항목 상세보기
諸盜禁兵器者, 徒二年, 甲弩者, 流二千里。若盜罪輕, 同私有法。盜餘兵器及旌旗·幡幟者, 杖九十。若盜守衛宮·殿兵器者, 各加二等。卽在軍及宿衛相盜還充官用者, 各減二等。
疏議曰, 盜禁兵器者, 徒二年, 謂非弓·箭·刀·楯·短矛, 私家不合有者, 皆爲禁兵器。甲·弩者, 流二千里。卽盜弩一張, 流二千里, 盜甲一領者, 流二千里。盜罪輕者, 同私有法。檀興律, 私有甲一領及弩三張, 流二千里。盜甲三領及弩五張, 絞。卽盜甲三領, 或盜弩五張, 竝得絞罪, 是名盜罪輕, 同私有法。其盜餘兵器, 謂雖是官兵器, 私家合有者, 及旌旗·幡幟者, 杖九十, 竝據盜官物, 計贓重, 加凡盜一等。若盜守衛宮·殿兵器者, 又各加一等, 謂見用守衛宮·殿, 加凡盜二等。卽在軍, 謂在行軍之所。若宿衛相盜, 還充官用者, 各減二等。若入私者, 各同上文盜法。
항목 상세보기
諸盜毁天尊像·佛像者, 徒三年。卽道士女冠盜毁天尊像, 僧尼盜毁佛像者, 加役流。眞人菩薩, 各減一等。盜而供養者, 杖一百。盜·毁不相須。
疏議曰, 凡人或盜或毁天尊若佛像, 各徒三年。道士·女冠盜毁天尊像, 僧·尼盜毁佛像者, 各加役流, 爲其盜毁所事先聖形像, 故加役流, 不同俗人之法。眞人菩薩, 各減一等, 凡人盜毁, 徒二年半, 道士·女冠盜毁眞人, 僧·尼盜毁菩薩, 各徒三年。盜而供養者, 杖一百, 謂非貪利, 將用供養者。但盜之與毁, 各得徒·流之坐, 故注云, 盜·毁不相須。其非眞人·菩薩之像, 盜毁餘像者, 若化生·神王之類, 當不應爲從重。有贓入己者, 卽依凡盜法。若毁損功庸多者, 計庸坐贓論, 各令修立。其道士等盜毁佛像及菩薩, 僧·尼盜毁天尊若眞人, 各依凡人之法。
항목 상세보기
諸發冢者, 加役流。發徹卽坐。招魂而葬, 亦是。已開棺槨者, 絞, 發而未徹者, 徒三年。
疏議曰, 禮云, 葬者, 藏也, 欲人不得見。古之葬者, 厚衣之以薪, 後代聖人易之以棺槨。有發冢者, 加役流, 注云, 發徹卽坐。招魂而葬, 亦是, 謂開至棺槨, 卽爲發徹, 先無屍柩, 招魂而葬, 但使發徹者, 竝合加役流。已開棺槨者, 絞, 謂有棺有槨者, 必須棺槨兩開, 不待取物觸屍, 俱得絞罪。其不用棺槨葬者, 若發而見屍, 亦同已開棺槨之坐。發而未徹者, 謂雖發冢, 而未至棺槨者, 徒三年。
其冢先穿及未殯, 而盜屍柩者, 徒二年半, 盜衣服者, 減一等。器物甎版者, 以凡盜論。
疏議曰, 其冢先穿, 謂先自穿陷, 舊有隙冗者。未殯, 謂屍猶在外, 未殯埋。而盜屍柩者, 徒二年半, 謂盜者, 元無惡心, 或欲詐代人屍或欲別處改葬之類。盜衣服者, 減一等, 得徒二年。計贓重者, 以凡盜論加一等。此文旣稱未殯, 明上文發冢殯訖而發者, 亦是。若盜器物甎版者, 謂冢先穿, 取其明器等物, 或甎若版, 以凡盜論。
問曰, 發冢者, 加役流。律旣不言尊卑·貴賤, 未知發子孫冢, 得罪同凡人否?
答曰, 五刑之屬, 條有三千。犯狀旣多, 故通比附。然尊卑·貴賤, 等數不同, 刑名輕重, 粲然有別。尊長發卑幼之墳, 不可重於殺罪。若發尊長之冢, 據法止同凡人。律云, 發冢者, 加役流, 在於凡人, 便減殺罪一等。若發卑幼之冢, 須減本殺一等而科之。已開棺槨者, 絞, 卽同已殺之坐。發而未徹者, 徒三年, 計凡人之罪, 減死二等, 卑幼之色, 亦於本殺上, 減二等科。若盜屍柩者, 依減三等之例。其於尊長, 竝同凡人。
항목 상세보기
諸盜園陵內草木者, 徒二年半。若盜他人墓塋內樹者, 杖一百。
疏議曰, 園陵者, 三秦記云, 帝王陵有園, 因謂之園陵。三輔黃圖云, 謂陵四闌門通四園。然園陵草木而合芟刈, 而有盜者, 徒二年半。若盜他人墓塋內樹者, 杖一百。若贓重者, 準下條以凡盜論加一等。若其非盜, 唯止斫伐者, 準雜律, 毁伐樹木·稼穡, 各準盜論。園陵內, 徒二年半, 他人墓塋內樹, 杖一百。
항목 상세보기
諸盜官私牛馬而殺者, 徒二年半。
疏議曰, 馬牛軍國所用, 故與餘畜不同。若盜而殺者, 徒二年半。若準贓重於徒二年半者, 以凡盜論, 加一等。其有盜殺旄牛之類·鄕俗不用耕駕者, 計贓, 以凡盜論。
항목 상세보기
諸盜不計贓而立罪名, 及言減罪而輕於凡盜者, 計贓重, 以凡盜論, 加一等。
疏議曰, 從, 盜大祀神御之物以下, 不計贓科, 唯立罪名。亦有減處, 竝謂得罪應重, 故別立罪名。若減罪輕於凡盜者, 各須計贓, 以凡盜論, 加一等。假有盜他人馬牛而殺, 評馬牛贓直絹二十匹, 若計凡盜, 合徒二年半, 以盜殺馬牛, 故加凡盜一等, 處徒三年。及言減罪輕於凡盜者, 上條盜屍柩者, 徒二年半。盜衣服者, 減一等, 假有盜屍柩上衣服, 直絹二十匹, 依凡盜法徒二年半。文稱減一等, 只徒二年, 故依凡盜加一等, 亦徒三年, 是名, 以凡盜論, 加一等。若盜皇太子服用及盜中小祀等物, 雖得減罪, 亦是盜不計贓。
항목 상세보기
諸强盜, 謂以威若力而取其財, 先强後盜, 先盜後强, 等。若與人藥酒及食使狂亂, 取財亦是。卽得闌遺之物, 毆擊財主而不還, 及竊盜發覺, 棄財逃走, 財主追捕, 因相拒捍, 如此之類, 事有因緣者, 非强盜。
疏議曰, 强盜取人財, 注云, 謂以威若力, 假有以威脅人, 不加兇力, 或有直用兇力, 不作威脅, 而刧掠取財者。先强後盜, 謂先加迫脅, 然後取財。先盜後强, 謂先竊其財, 事覺之後。始加威力。如此之例, 俱爲强盜。若飮人藥酒或食中加藥, 令其迷謬而取其財者, 亦從强盜之法。卽得闌遺之物, 財主來認, 因卽毆擊, 不肯還物, 及竊盜取人財, 財主知覺, 遂棄財逃走, 財主逐之。因相拒捍, 如此之類, 是事有因緣, 竝非强盜, 自從鬪毆及拒捍追捕之法。
問曰, 據捕亡律, 被盜, 雖傍人, 皆得捕繫。未審盜者將財逃走, 傍人追捕, 因卽格傷, 或絶時不絶時, 得罪同强盜否?
答曰, 依律, 盜者, 雖是傍人, 皆得捕繫以送官司。盜者, 旣將財逃走, 傍人依律合捕, 其人乃拒傷捕者, 卽是先盜後强。絶時以後捕者, 旣無財主專逐, 便是不知盜由, 因相拒格, 唯有拒捕之罪, 不成强盜。
不得財, 徒二年。一尺, 徒三年, 二匹, 加一等。十匹及傷人者, 絞, 殺人者, 斬。殺傷奴婢, 亦同。雖非財主, 但因盜殺傷, 皆是。其持仗者, 雖不得財, 流三千里, 五匹, 絞。傷人者, 斬。
疏議曰, 盜雖不得財, 徒二年。若得一尺, 卽徒三年, 每二匹, 加一等。贓滿十匹, 雖不滿十匹及不得財, 但傷人者, 竝絞, 殺人者, 竝斬, 謂因盜而殺傷人者。注云, 殺傷奴婢, 亦同, 諸條奴婢, 多悉不同良人, 於此, 殺傷奴婢, 亦同良人之坐。雖非財主, 但因盜殺傷, 皆是, 無問良賤, 皆如財主之法。盜人若持仗, 雖不得財, 猶流三千里, 贓滿五匹, 合絞。持仗者, 雖不得財, 傷人者, 斬, 罪無首·從。
항목 상세보기
諸竊盜, 不得財, 笞五十, 一尺, 杖六十, 一匹, 加一等, 五匹, 徒一年, 五匹, 加一等, 五十匹, 加役流。
疏議曰, 竊盜人財, 謂潛形隱面而取。盜而未得者, 笞五十。得財, 一尺, 杖六十, 一匹, 加一等, 卽是一匹一尺, 杖七十。以次而加至贓滿五匹, 不更論尺, 卽徒一年。每五匹, 加一等, 四十匹, 流三千里, 五十匹, 加役流。其有於一家頻盜及一時而盜數家者, 竝累而倍論。倍, 謂二尺爲一尺。若有一處贓多, 累倍不加重者, 止從一重而斷。其倍贓依例總徵。
항목 상세보기
諸監臨·主守自盜及盜所監臨財物者, 若親王財物而監·守自盜亦, 同。加凡盜二等, 三十匹, 絞。本條已有如者, 亦累加之。
疏議曰, 假如左藏庫物, 則太府卿·丞爲監臨, 左藏令·丞爲監事, 見守庫者, 爲主守, 而自盜庫物者, 爲監臨·主守自盜。又如州·縣官人盜部內人財物, 是爲盜所監臨。注云, 若親王財物, 依令, 皇兄弟·皇子爲親王。監·守自盜王家財物, 亦同官物之罪, 加凡盜二等, 一尺, 杖八十, 一匹, 加一等, 一匹一尺, 杖九十, 五匹, 徒二年, 五匹, 加一等, 是名加凡盜二等, 三十匹, 絞。注云, 本條, 已有加者, 亦累加之, 謂監臨·主守自盜所監主, 不計臟之物, 計贓重者, 以凡盜論, 加一等, 卽是本條, 已有加於此, 又加二等。假有武庫令自盜禁兵器, 計贓直絹二十匹, 凡人盜者, 二十匹, 合徒二年半, 以盜不計贓而立罪名, 計贓重者加凡盜一等, 徒三年, 監·主, 又加二等, 流二千五百里。如此之類, 是本條已有加者, 亦累加之。
항목 상세보기
諸故燒人舍屋及積聚之物而盜者, 計所燒減價, 倂贓以强盜論。
疏議曰, 賊人姦詐, 千端萬緖, 濫竊穿窬, 觸途詭譎。或有燒人舍屋及積聚之物, 因卽盜取, 其財計所燒之物減價, 倂於所盜之物, 計贓以强盜論。十匹, 絞。
問曰, 有人持仗燒人舍宅, 因卽盜取其財或燒傷物主, 合得何罪?
答曰, 依雜律, 故燒人舍屋, 徒三年。不限强之與竊。然則持仗燒人舍宅, 止徒三年。因卽盜取財物, 便是元非盜意, 雖復持仗而行事, 因先强後盜, 計贓以强盜科罪。火若傷人者, 同强盜傷人法。
항목 상세보기
諸恐喝取人財物者, 口恐喝, 亦是。準盜論加一等, 雖不足畏忌, 財主懼而自與, 亦同。展轉傳言而受財者, 皆爲從坐。若爲人所侵損, 恐喝以求備償, 事有因緣之類者, 非。
疏議曰, 恐喝者, 謂知人有犯, 欲相告訴, 恐喝以取財物者。注云, 口恐喝, 亦是, 雖口恐喝, 亦與文牒同。計贓, 準盜論加一等, 謂一尺, 杖七十, 一匹, 加一等, 五匹, 徒一年半, 五匹, 加一等, 三十五匹, 流三千里。雖不足畏忌, 但財主懼而自與財者, 亦同恐喝之罪。注云, 展轉傳言, 假若甲遣乙·丙傳言於丁, 恐喝取物五匹, 甲合徒一年半, 乙·丙竝各徒一年, 是名展轉傳言, 受財者, 皆爲從坐。若爲人所侵損, 恐喝以求備償, 假有甲爲乙踐損田苗, 遂恐喝於乙, 得倍苗之外, 更取財者, 爲有損苗之由, 不當恐喝之坐, 苗外餘物, 卽當非監臨主司, 因事受財, 坐贓論科斷, 此是事有因緣之類者非恐喝。
問曰, 恐喝取財五匹, 首不行, 又不受分, 傳言者二人, 一人受財, 一人不受財, 各合何罪?
答曰, 律稱準盜, 須依盜法。案下條共盜者竝贓論, 造意及從, 行而不受分·卽受分而不行, 各依本首·從法。若造意不行又不受分, 卽以行人專進止者爲首, 造意爲從, 至死減一等, 從者不行, 又不受分, 笞四十。其首不行, 又不受分, 卽以傳言取物者爲首, 五匹, 合徒一年半, 造意者爲從, 合徒一年。又一人不受分, 亦合爲從, 笞五十。
又問, 監臨恐喝所部取財, 合得何罪?
答曰, 凡人恐喝取財, 準盜論加一等。監臨之官, 不同凡人之法。名例。當條雖有罪名, 所爲重者, 自從重。理從强乞之律, 合準枉法而科。若知有罪不虛, 恐喝取財物者, 合從眞枉法而斷。
若財未入者, 杖六十。卽緦麻以上自相恐喝者, 犯尊長, 以凡人論。强盜, 亦準此。犯卑幼, 各依本法。
疏議曰, 恐喝取財, 無限多少, 財未入者, 杖六十。卽緦麻以上自相恐喝者, 犯尊長, 以凡人準盜論, 加一等。强盜, 亦準此者, 謂別居期親以下卑幼於尊長家行强盜者, 雖同於凡人家强盜得罪, 若有殺傷, 應入十惡者, 仍入十惡。犯卑幼, 各依本法, 謂恐喝緦麻·小功卑幼取財者, 減凡人一等, 五匹, 徒一年, 大功卑幼, 減二等, 五匹, 杖一百, 期親卑幼, 減三等, 五匹, 杖九十之類。
항목 상세보기
諸本以他故毆擊人, 因而奪其財物者, 計贓以强盜論, 至死者, 加役流。
疏議曰, 謂本無規財之心, 乃爲別事毆打, 因見財物, 遂卽奪之, 事類先强後盜, 故計贓以强盜論。一尺, 徒三年, 二匹, 加一等。以先無盜心之故, 贓滿十匹應死者, 加役流。若奪財物不得者, 止從故·鬪毆法。文稱計贓以强盜論, 奪物贓不滿尺, 同强盜不得財, 徒二年。旣元無盜心, 雖持仗, 亦不加其罪。
因而竊取者, 以竊盜論加一等。若有殺傷者, 各從故鬪法。
疏議曰, 先因他故毆擊, 而輒竊取其財, 以竊盜論, 加一等, 一尺, 杖七十, 一匹, 加一等。若有殺傷者, 謂本因毆擊殺傷, 元非盜財損害。各從故鬪法, 謂因鬪致死者, 絞, 故殺者, 斬。稱各者, 從强奪及竊取, 各以故鬪論。
問曰, 監臨官司, 本以他故毆擊部內之人, 因而奪其財物或竊取三十匹者, 合得何罪?
答曰, 律稱本因他故毆擊人, 元卽無心盜物, 毆訖始奪, 事與强盜相類, 準贓, 雖依强盜, 罪止加役流。故知其贓雖多, 法不至死。因而竊取, 以竊盜論, 加一等者, 爲監臨·主守毆擊部內, 因而竊物, 以竊盜論, 加凡盜三等。上文强盜旣不至死, 下文竊盜不可引入絞刑, 三十匹者, 罪止加役流。
又問, 名例云, 稱以盜論者, 與眞犯同。此條因而竊取, 以竊盜論, 加一等, 旣云加一等, 卽重於竊之法。監臨竊三十匹者, 絞, 今答不死, 理有未通。
答曰, 本條別有制, 與例不同者, 依本條。文稱, 奪其財物者, 以强盜論, 至死者, 加役流。又云, 加者, 不得加至於死。是明本以他故毆人, 因而奪物, 縱至百匹, 罪止加役流。況於竊取人財, 豈得加入於死? 監臨雖有加罪, 加法不至死刑。況下條略奴婢及和誘, 各依强·竊等法, 罪止流三千里。注云, 雖監臨·主守, 亦同, 卽此條, 雖無監臨之文, 亦不入於死。

故唐律疏議卷 第十九。
항목 상세보기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