당률소의唐律疏議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당률소의 목록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六擅與凡二十四條。
疏議曰, 擅興律者, 漢相蕭何創爲興律。魏以擅事附之, 名爲擅興律。晉復去擅爲興, 又至高齊改爲興擅律。隋開皇改爲擅興律。雖題目增損, 隨時沿革, 原其旨趣, 意義不殊。大事在於軍戎, 設法須爲重防。廏庫是訖, 須備不虞。故此論兵次於廏庫之下。
항목 상세보기
諸擅發兵, 十人以上徒一年, 百人, 徒一年半, 百人, 加一等, 千人, 絞。謂無警急, 又不先言上而輒發兵者, 雖卽言上, 而不待報, 猶爲擅, 文書施行卽坐。
疏議曰, 依令差兵十人以上, 竝須銅魚·勅書勘同, 始合差發。若急須兵處, 準程不得奏聞者, 聽便差發, 卽須言上。若無警急, 又不先言上, 輒擅發十人以上九十九人以下, 徒一年, 滿百人, 徒一年半, 百人, 加一等, 七百人以上, 流三千里, 千人, 絞。故注云, 謂無警急, 又不先言上而輒發兵者。雖卽言上而不待報, 謂準程應得言上者, 竝須待報, 若不待報, 猶爲擅發。但文書施行卽坐, 不必要在得兵。其擅發九人以下, 律令無文, 當不應爲從重。
給與者, 隨所給人數, 減擅發一等。亦謂不先言上, 不待報者, 告令發遣, 卽坐。
疏議曰, 雖有發兵文書, 執兵者, 不合卽與, 亦須先言上待報, 然後給與。違者, 隨所給人數, 減擅發罪一等。故注云, 亦謂不先言上, 不待報者。告令發遣, 卽坐, 不必要待兵行。
其寇賊卽來, 欲有攻襲, 卽城屯反叛, 若賊有內應, 急須兵者, 須便調發, 雖非所屬, 比部官司, 亦須調發給與, 竝卽言上。各謂急須兵, 不容得先言上者。
疏議曰, 其有寇賊卒來入境, 欲有攻擊掩襲, 及國內城鎭及屯聚兵馬之處, 或反叛, 或外賊自相飜動, 內應國家, 如此等事, 急須兵者, 得便調發, 謂得隨便, 未言上待報卽許調發。雖非所屬, 謂所在人兵, 不相管隷, 急須兵處, 雖比部官司, 亦得調發, 掌兵軍司, 亦得隨便給與, 各卽言上。竝謂急須兵處, 不容先言上者。
若不卽調發及不卽給與者, 準所須人數, 竝與擅發罪同, 其不卽言上者, 亦準所發人數, 減罪一等。若有逃亡盜賊, 權差人夫, 足以追捕者, 不用此律。
疏議曰, 應機赴敵, 急須兵馬, 若不卽調發及雖調發, 不卽給與者, 準所須人數, 竝與擅發罪同, 謂須十人以上, 不卽調發及不卽給與, 各徒一年, 百人, 各徒一年半, 每百人, 各加一等, 千人以上, 各得絞罪。其不卽言上者, 謂軍務警急, 聽先調發給與, 竝卽言上, 以其不卽言上, 亦準所發人數, 減罪一等。若有逃亡盜賊, 謂非兵寇, 直是逃亡, 或爲盜賊, 所在官府得權差人夫, 足以追捕, 不同擅發兵之例, 故云不用此律。
항목 상세보기
諸應調發雜物, 供給軍事者, 皆先言上待報, 謂給軍用, 當從私出, 皆是。違者, 徒一年, 給與者, 減一等。
疏議曰, 謂隨軍所須, 戰具所用, 供給軍事, 雖非人兵, 皆先言上待報, 始得調發。注云, 謂給軍用, 當從私出, 皆是。若應用官物, 自有常式, 此爲出私家, 故須先言上·待報。違者, 徒一年。若知不先言上, 雖言上不待報, 卽給與者, 減一等, 合杖一百。
若事有警急, 得便調發給與, 竝卽言上。若不調發及不給與者, 亦徒一年, 不卽言上者, 各減一等。
疏議曰, 事有警急, 寇賊卒來, 欲有攻襲等事, 得便調發給與, 竝卽言上。爲事有警急, 彼此準程, 不得言上待報。若不卽調發及不給與者, 竝徒一年, 不卽言上, 各減一等, 俱合杖一百。
항목 상세보기
諸應給發兵符而不給, 應下發兵符而不下, 若下符違式, 謂違令·式, 不得承用者。
疏議曰, 依公式令, 下魚符, 畿內三左一右。畿外五左一右。左者在內, 右者付外, 行用之日, 從第一爲首。後更有事須用, 以次發之, 周而復始。又條, 應給魚符及傳符, 皆長官執。長官無, 次官執。此據元付在外之日, 是爲應給發兵符。其符通授官·差使·雜追徵等, 以發兵事重, 故以發兵爲文。應下發兵符而不下者, 謂差兵不下左符。若下符違式, 謂不依次第, 不得承用者。
及不以符合從事或符不合不速以聞, 各徒二年, 其違限不卽還符者, 徒一年。餘符, 各減二等。凡言餘符者, 契亦同。卽契應發兵者, 同發兵符法。
疏議曰, 不以符合從事者, 謂執兵之司, 得左符, 皆用右符勘合, 始從發兵之事。若不合符卽從事, 或勘左符與右符不合不速奏者, 各徒二年。違限不卽還符, 謂執符之司勘符記, 依公式令, 封符付使人。若使人更往別處, 未卽還者, 附餘使傳送。若州內有使次, 諸府總附。五日內無使次, 差傳使送之。若違此令限, 不卽還符者, 得徒一年。餘符各減二等, 餘符者, 謂禁苑及交·巡魚符之類。若符至不合, 卽從其事, 或勘符不合, 不速奏聞, 徒一年, 不卽還符, 杖九十, 是名餘符各減二等。注云, 凡言餘符者, 契亦同。卽契應發兵者, 同發兵符法, 依令, 車駕巡幸, 皇太子監國, 有兵馬受處分者, 爲木契。若王公以下, 在京留守及諸州有兵馬受處分, 竝行軍所及領兵五百人以上·馬五百匹以上征討, 亦給木契。旣用木契發兵, 卽同發兵符法。監門式, 皇城內諸街鋪, 各給木契。京城諸街鋪, 各給木魚。金部·司農, 準式亦竝給木契。但是在式諸契, 竝同餘符。
항목 상세보기
諸揀點衛士, 征人亦同。取捨不平者, 一人, 杖七十, 三人, 加一等, 罪止徒三年。不平, 謂捨富取貧, 捨强取弱, 捨多丁而取少丁之類。
疏議曰, 揀點衛士, 注云, 征人亦同。征人, 謂非衛士, 臨時募行者。若取捨不平者, 一人, 杖七十, 三人, 加一等, 罪止徒三年。揀點之法, 財均者取强, 力均者取富, 財力又均, 先取多丁, 故注云 不平, 謂捨富取貧, 捨强取弱, 捨多丁而取少丁之類者, 謂老少·能否, 臨時比校不平者, 皆是。
若軍名皆定而差遣不平, 減二等, 卽應差主帥而差衛士者, 加一等。其有欠剩者, 各加一等。
疏議曰, 軍名先定, 謂衛士之徒, 臨時差遣不平者, 減罪二等, 一人, 笞五十, 三人, 加一等, 罪止徒二年。卽應差隊副以上而差衛士者, 加一等, 謂一人, 杖六十, 三人, 加一等, 罪止徒二年半。此直爲主帥·衛士不同, 故加一等, 罪止徒二年半。其揀點衛士及征人有欠剩, 亦各加本罪一等, 主帥欠剩亦同。其不平之與欠剩, 旣罪名不等, 卽準倂滿之法科之。
항목 상세보기
諸征人冒名相代者, 徒二年, 同居親屬代者, 減二等。
疏議曰, 介胄之士, 有進無退, 征名旣定, 不可假名。賞罰須有所歸, 何宜輒相冒代? 如有違者, 首徒二年, 從減一等。同居親屬代者, 減二等, 稱同居親屬者, 謂同居共財者。若征處得勳, 彼此俱不合敍。
若部內有冒名相代者, 里正笞五十, 一人, 加一等, 縣內一人, 典笞三十, 三人, 加一等。州隨所管縣多少, 通計爲罪, 各罪止徒二年, 佐職以上, 節級爲坐。主司知情, 與冒名者, 同罪。
疏議曰, 部內有冒名者, 謂里正所部之內, 有征人冒名相代, 里正不覺, 一人, 里正笞五十, 一人, 加一等, 九人, 徒二年。若縣內一人, 典笞三十, 二人, 加一等, 十五人, 杖一百, 二十一人, 徒二年。注云, 佐職以上, 節級爲坐, 卽尉爲第二從, 丞爲第三從, 令及主簿·錄事爲第四從。州隨所管縣多少, 通計爲罪, 謂管二縣者, 二人冒名, 州典笞三十, 四人, 加一等, 管三縣者, 三人冒名, 州典笞三十, 六人加一等之類, 判司以上, 節級皆如縣罪。計加通罪亦準此, 各罪止徒二年, 謂里正及縣典·州典, 各罪止徒二年。故
注云, 佐職以上, 節級爲坐。知情者, 謂里正及州縣遣兵之官, 若主典, 知冒代情, 竝與冒名者同罪。
其在軍冒名者, 隊正同里正。凡言隊正, 隊副同。
疏議曰, 其在軍冒名者, 謂衛士以上得罪, 一同征人。隊正·副得罪, 準里正, 亦一人, 笞五十, 一人, 加一等, 罪止徒二年。凡言隊正, 隊副同。稱凡言者, 凡稱隊正之處, 隊副卽同。
旅帥·校尉, 減隊正一等, 果毅·折衝, 隨所管校尉多少, 通計爲罪。其主典以上, 竝同州縣之法。
疏議曰, 依軍防令, 每一旅帥, 管二隊正, 每一校尉, 管二旅帥。旣非親監當者, 同減隊正一等, 謂一人冒名, 笞四十, 一人, 加一等, 罪止徒一年半。果毅·折衝, 隨所管校尉多少, 通計爲罪, 每府管五校尉之處, 亦有管四校尉·三校尉者, 謂管三校尉者, 三人冒名, 管四校尉者, 四人冒名, 管五校尉者, 五人冒名, 各得笞四十。不滿此數, 不坐。通計之法, 竝準上文州管縣之義。注云, 其主典以上, 竝同州縣之法, 謂罪亦從下始, 府典同州典, 兵曹爲第二從, 長史·果毅爲第三從, 折衝爲第四從, 錄事同下從。依律, 無四等官者, 止準見府官爲坐。
항목 상세보기
諸大集校閱而違期不到者, 杖一百, 三日, 加一等, 主帥犯者, 加二等, 卽差發從行而違期者, 各減一等。
疏議曰, 春秋之義, 春蒐·夏苗·秋獮· 冬狩, 皆因農隙以講大事, 卽今校閱是也。又車駕親行, 是名大集校閱。而有違期不到者, 謂於集時不到, 卽杖一百, 每更三日, 加一等。主帥犯者, 加一等, 謂隊副以上·將軍以下, 集時不到者, 卽差發從行而違限者, 各減一等, 謂正身當時不到, 杖九十, 每三日, 加一等, 主帥以上, 同上解。其折衝府校閱, 在式有文, 不到者, 各準違式之罪。若所司不告者, 罪在所司。
항목 상세보기
諸乏軍興者, 斬。故失罪等。謂臨軍征討, 有所調發, 而稽廢者。
疏議曰, 興軍征討, 國之大事, 調發征行, 有所稽廢者, 名乏軍興。犯者令斬, 故失罪等, 爲其事大, 雖失不減。注云, 謂臨軍征討, 有所調發, 兵馬及應須供軍器械, 或所須戰具, 各依期會, 克日俱充。有所闕者, 卽是稽廢, 故云, 有所調發, 而稽廢者。若充使命, 告報軍期, 而違限廢事者, 亦是乏軍興, 故失罪等。
不憂軍事者, 杖一百。謂臨軍征討, 闕乏細小之物。
疏議曰, 謂隨身七事及火幕·行具細小之物, 臨軍征討, 有所闕乏, 一事不充, 卽杖一百。注云, 謂臨軍征討, 亦據臨戰, 不及別求。若未從軍, 尙容求寬, 卽從違式法。
항목 상세보기
諸征人稽留者, 一日, 杖一百, 二日, 加一等, 二十日, 絞。卽臨軍征討而稽期者, 流三千里, 三日, 斬。
疏議曰, 謂若已從軍, 兵馬竝發, 不卽進路而致稽留者, 一日, 杖一百, 二日, 加一等。二十日, 絞, 謂從軍人上道日, 計滿二十日。卽臨軍征討者, 謂鉦鼓相聞, 指期交戰, 而稽期者, 流三千里, 經三日者, 斬。
若用捨從權, 不拘此律。或應期赴難, 違期卽斬, 或捨罪求功, 雖怠不戮, 如此之類, 各隨臨時處斷, 故不拘常律。
疏議曰, 推轂寄重, 義資英略, 閫外之事, 見可卽爲。軍中號令, 理貴機速, 用捨從權, 務在成濟。故注云, 或應期赴難, 違期卽斬, 捨罪求功, 雖怠不戮者, 謂或違於軍令, 別求異功, 或雖卽愆期, 擬收後效, 或戮或捨, 隨事處斷。如此之類, 不拘此律。
항목 상세보기
諸密有征討, 而告賊消息者, 斬, 妻·子, 流二千里。其非征討, 而作間諜, 若化外人來爲間諜或傳書信與化內人竝受及知情容止者, 竝絞。
疏議曰, 或伺賊間隙, 密期征討, 乃有姦人告賊消息者, 斬, 妻·子, 流二千里。其非征討而作間諜者, 間, 謂往來, 諜。謂覘候, 傳通國家消息以報賊徒。化外人來爲間諜者, 謂聲敎之外, 四表之人, 私入國內, 往來覘候者。或傳書信與化內人竝受化外書信·知情容止停藏者, 竝絞。
항목 상세보기
諸主將守城, 爲賊所攻, 不固守而棄去, 及守備不設, 爲賊所掩覆者, 斬。若連接寇賊, 被遣斥候, 不覺賊來者, 徒三年, 以故致有覆敗者, 亦斬。
疏議曰, 主將者, 謂主領人兵, 親爲主將者, 或鎭將·戍主或留守邊城·州縣城主之類。守城爲賊所攻, 擊不能固守, 棄城而去, 及守備不設, 謂預備有闕, 巡警不嚴, 被賊所掩襲覆敗者, 斬。若連接寇賊, 謂軍壘連接, 旗旄相望, 被遣斥候, 謂指斥候望, 不覺賊來入境者, 徒三年。以故致有覆敗者, 以其不覺賊來, 爲賊掩襲, 致城及人兵有覆敗者, 亦斬。
항목 상세보기
諸主將以下, 臨陣先退, 若寇賊對陣, 捨仗投軍及棄賊來降, 而輒殺者, 斬。
疏議曰, 主將以下, 謂戰士以上。臨陣交兵而有先退, 若寇賊對陣, 而捨仗投軍, 謂背彼此從, 捨仗歸命, 及雖非對陣, 棄賊來降, 而輒殺之者, 斬。謂先退以下, 皆從此坐。
卽違犯軍令, 軍還以後, 在律有條者, 依律斷, 無條者, 勿論。
疏議曰, 若違犯軍中號令者, 軍還以後, 其所違之罪, 在律有條者, 仍依律斷。直違將軍敎令, 在律無條, 軍還之後, 不令論罪。故云無條者勿論。
항목 상세보기
諸在軍所及在鎭戍, 私放征·防人還者, 各以征·鎭人逃亡罪論, 卽私放輒離軍·鎭者, 各減二等。
疏議曰, 在軍所者, 謂在行軍之所。在鎭戍者, 謂在鎭戍之處。私放征·防人還者, 謂征·防之人, 未合還家, 輒私放者。各以征·鎭人逃亡罪論, 依捕亡律, 從軍征討而亡者, 一日, 徒一年, 一日, 加一等, 十五日, 絞。臨對寇賊而亡者, 斬。主司故縱, 與同罪。若放征人令還, 各得此罪。又條, 防人向防及在防未滿而亡者, 鎭人亦得一日, 杖八十, 三日, 加一等。放防人還者, 各得此罪。是名各以征·鎭人逃亡罪論。卽私放輒離軍·鎭者, 謂放軍人去軍, 防人離鎭, 旣非卽放還家, 征·防二色, 各減本罪二等。
若放人多者, 一人, 準一日, 放日多者, 一日, 準二人。謂放三人各五日, 五人各三日, 累成十五日之類, 竝經宿乃坐。臨軍征討而放者, 斬, 被放者, 各減一等。
疏議曰, 依捕亡律, 從軍征討而亡, 一日, 徒一年, 一日, 加一等, 十五日, 絞。若放十五人, 一日亦合絞。其放鎭戍人而還, 一人一日, 杖八十, 三日, 加一等, 三十一日, 流三千里。若放三十一人, 一日亦流三千里。卽私放輒離軍鎭者, 各減二等, 謂放征人去軍, 一日, 杖九十, 一日, 加一等, 十五日, 徒三年。若放防人離鎭, 一日, 杖六十, 三日, 加一等, 罪止徒二年半。是爲放人多者, 一人準一日, 放日多者, 一日準一人, 注云, 謂放三人各五日·放五人各三日, 俱累成十五日, 各合絞。稱之類者, 或放七人各二日, 又放一人經一日, 亦爲十五日, 合絞。人之與日, 竝得相累, 或人或日, 累成十五日, 皆至死刑, 故云之類。竝經宿乃坐, 不經宿者, 無罪。雖經宿, 不滿日者一人, 從不應爲之坐, 征人從重, 鎭戍從輕。注云, 經宿乃坐者, 以人·日相率, 恐放十人經半日, 卽爲五人之罪, 故云經宿乃坐, 還與百刻義同。臨軍征討而放者, 斬, 謂臨陣寇賊, 放征人, 不待終日, 卽合處斬, 被放者, 流三千里。被放征人·防人, 各減主司罪一等, 故云各減一等。
항목 상세보기
諸臨軍征討, 而巧詐以避征役。巧詐百端, 謂若誣告人, 故犯輕罪之類。
疏議曰, 臨對寇賊, 卽欲誅討, 乃巧詐方便, 推避征役。注云, 巧詐百端, 或有誣告人罪, 以求推對, 或故犯輕法, 意在留連, 或故自傷殘, 或詐爲疾患, 姦詐不一, 故云百端, 不可備陳, 云故[故云]之類。
若有校試, 以能爲不能, 以故有所稽乏者, 以乏軍興論。未廢事者, 減一等。主司不加窮覈而承詐者, 減罪二等, 知情者, 與同罪, 至死者, 加役流。
疏議曰, 有所校試, 謂臨軍之時, 一藝以上, 應供軍用, 軍中校試。故以能爲不能, 以巧詐不能之故, 於軍有所稽違及致闕乏廢事者, 以乏軍興論, 故失俱合斬。若於事未廢, 減死一等。主司不加窮覈, 主司, 謂應檢勘校試之人, 不加窮硏覈實, 而承詐依信者, 減罪人罪二等。知情者, 謂知巧詐之情, 竝與犯者同罪, 至死者, 加役流, 未闕事者, 流三千里。
항목 상세보기
諸鎭·戍有犯, 本條無罪名者, 各減征人二等。
疏議曰, 鎭·戍有所犯法, 本條無罪名者, 謂鎭戍防人冒名相代, 及主司知情·不知情, 若鎭·戍拒賊, 而有巧詐避役, 若有校試, 以能爲不能, 竝在鎭·戍中, 無有罪名者, 各減征人二等。
항목 상세보기
諸戎仗, 非公文出給而輒出給者, 主司, 徒二年。雖有符·牒合給, 未判而出給者, 杖一百。儀仗, 各減三等。
疏議曰, 出給戎仗·兵器, 非得公文而輒出給者, 主司, 徒二年。主司, 謂當判署者。雖有符·牒合給, 未判而出給, 謂有符·牒到司, 仍未行判, 卽準符牒出給者, 杖一百。其於留守所, 及諸州·府差發, 或應用魚符·勅書而不用者, 亦徒二年。儀仗, 各減二等, 儀仗, 謂吉凶鹵簿·諸門戟矟之類, 無文牒出給者, 杖一百, 未判出給者, 杖七十。故云各減三等。
항목 상세보기
諸鎭戍應遣番代, 而違限不遣者, 一日, 杖一百, 三日, 加一等, 罪止徒二年。卽代到而不放者, 減一等。
疏議曰, 依軍防令, 防人番代, 皆十月一日交代。如官司違限不遣, 若準程稽違不早遣者, 一日, 杖一百, 三日, 加一等, 罪止徒二年。卽代。
若鎭戍官司, 役使防人不以理, 致令逃走者, 一人, 杖六十, 五人, 加一等, 罪止徒一年半。
疏議曰, 依軍防令, 防人在防, 守固之外, 唯得修理軍器·城隍·公廨·屋宇。各量限人多少, 於當處側近給空間地, 逐水陸所宜, 斟酌營種, 幷雜蔬菜, 以充糧貯, 及充防人等食。此非正役, 不責全功, 自須苦樂均平, 量力驅使, 鎭戍官司, 使不以理, 致令逃走者, 一人, 杖六十, 五人, 加一等, 罪止徒一年半。若使不以理, 而防人雖不逃走, 仍從違令科斷。
항목 상세보기
諸有所興造, 應言上而不言上, 應待報而不待報, 各計庸, 坐贓論, 減一等。
疏議曰, 修城郭, 築堤防, 興起人功, 有所營造, 依營繕令, 計人功多少, 申尙書省聽報, 始合役功。或不言上及不待報, 各計所役人庸, 坐贓論, 減一等。其庸倍論, 罪止徒二年半。
卽料請財物及人功多少違實者, 笞五十。若事已損費, 各倂計所違贓庸重者, 坐贓論, 減一等。本料不實, 科者坐, 請者不實, 請者坐。
疏議曰, 卽料請財物及人功多少違實者, 謂官有營造, 應須市買, 料請所須財物, 及料用人功多少, 故不以實者, 笞五十。“若事已損費”, 或已損財物, 或已費人功, 各倂計所費功庸, 準贓重者, 坐贓論, 減一等。重者, 謂重於笞五十, 卽五匹一尺以上, 坐贓論減一等, 合杖六十者爲贓重。本料不實, 止坐元料之人。若由請人不實, 卽請者合坐。失者, 各減三等。依名例律, 以贓致罪, 頻犯者, 各倍論。此旣因贓獲罪, 功庸出衆人之上, 倂通官物, 卽合累而倍論。若直費官財物, 不積庸直, 止據所費財科, 不在倍限。雖費人功, 倍倂不重於官物, 止從官物科斷, 卽是累倂不加重者, 止從重論。
항목 상세보기
諸非法興造及雜徭役, 十庸以上, 坐贓論。謂爲公事役使, 而非法令所聽者。
疏議曰, 非法興造, 謂法令無文, 雖則有文, 非時興造, 亦是。若作池亭賓館之屬。及雜徭役, 謂非時科喚丁夫驅使, 十庸以上, 坐贓論。旣準衆人爲庸, 亦須累而倍折。故注云, 謂爲公事役使, 而非法令所聽者, 因而率斂財物者, 亦倂計坐贓論, 仍亦倍折。以其非法賦斂, 不自入已, 得罪故輕。
항목 상세보기
諸工作有不如法者, 笞四十。不任用及應更作者, 倂計所不任贓庸, 坐贓論, 減一等。其供奉作者, 加二等。工匠, 各以所由爲罪, 監當官司, 各減三等。
疏議曰, 工作, 謂在官司造作。輒違樣式, 有不如法者, 笞四十。不任用, 謂造作不任時用及應更作者, 倂計所不任贓庸, 累倍坐贓論減一等, 十匹, 杖一百, 十匹, 加一等, 罪止徒二年半。其供奉作加二等者, 供奉之義, 已於職制解訖, 若不如法, 杖六十。不任用及應更作, 坐贓論, 加一等, 罪止流二千里。其倂倍訖, 不重費官物者, 竝直計官物科之, 其贓不倍。工匠, 各以所由爲罪。監當官司, 各減三等者, 謂親監當造作, 若有不如法, 減工匠三等, 笞十, 不任用及應更作, 減坐贓四等, 罪止徒一年, 供奉作, 罪止徒二年之類。
항목 상세보기
諸私有禁兵器者, 徒一年半。謂非弓·箭·刀·楯·短矛者。
疏議曰, 私有禁兵器, 謂甲弩矛矟具裝等。依令, 私家不合有。若有矛矟者, 各徒一年半。注云, 謂非弓箭刀楯短矛者, 此上五事, 私家聽有。其旌旗幡幟及儀仗, 竝私家不得輒有, 違者, 從不應爲重, 杖八十。
弩一張, 加二等, 甲一領及弩三張, 流二千里。甲三領及弩五張, 絞。私造者, 各加一等。甲, 謂皮鐵等, 具装與甲同。卽得闌遺, 過三十日, 不送官者, 同私有法。
疏議曰, 弩一張, 加二等, 謂加私有禁兵器罪二等, 合徒二年半。甲一領及弩三張, 流二千里。有甲·有弩, 各得此罪。甲三領及弩五張, 絞, 亦甲·弩準數, 各得絞罪。私造者, 各加一等, 謂私造甲弩及禁兵器, 各加私有罪一等。
問曰, 私有甲三領及弩五張, 準依律文, 各合處絞。有人私有甲二領竝弩四張, 欲處何罪?
答曰, 畜甲·畜弩, 各立罪名, 旣非一事, 不合倂滿。依名例律, 其應入罪者, 擧輕以明重。有甲罪重, 有弩坐輕。旣有弩四張, 已合流罪, 加一滿五, 卽至死刑, 況加甲二領, 明合處絞。私有弩四張, 加甲一領者, 亦合死刑。
注, 甲, 謂皮鐵等, 具裝與甲同。卽得闌遺, 過三十日不送官者, 同私有法。
疏議曰, 鐵甲·皮甲, 得罪皆同。私有具裝與甲無別, 有一具裝, 流二千里, 有三領者, 亦合絞。卽得闌遺, 過三十日不送官, 謂得闌遺禁兵器以下, 三十一日不送官者, 同私有法。旣稱過三十日, 卽三十日內, 不合此罪。又依軍防令, 得闌遺甲仗, 皆卽輸官。不送輸者, 從違令, 笞五十, 滿五日者, 依雜律, 各以亡失罪論。其亡失之罪, 從本條解釋, 其甲非皮鐵者, 依庫部式, 亦有聽畜之處, 其限外剩畜及不應畜而有者, 亦準禁兵器論。但甲有禁文, 非私家合有, 爲非皮鐵量罪稍輕, 坐同禁兵器, 理爲適中。
造未成者, 減二等。卽私有甲弩非全成者, 杖一百, 餘非全成者, 勿論。
疏議曰, 造未成者, 謂從上禁兵器以下, 未成者, 各減私造罪二等, 謂甲三領·弩五張以上, 縱更多有, 各止處徒三年。卽私有甲·弩非全成者, 謂不堪著用, 又非私造, 杖一百。餘非全成者, 勿論, 謂甲·弩之外, 所有禁兵器, 非全成者, 皆不坐。旣是禁兵器, 雖不合罪, 亦須送官。
항목 상세보기
諸役功力, 有所採取而不任用者, 計所欠庸, 坐贓論, 減一等。
疏議曰, 謂官役功力, 若採藥或取材之類, 而不任用者。若全不任用, 須計全庸, 若少不任用, 準其欠庸倂陪, 坐贓論, 減一等。
若有所造作及有所毁壞, 備慮不謹。而誤殺人者, 徒一年半。工匠·主司, 各以所由爲罪。
疏議曰, 謂有所繕造營作及有所毁壞崩撤之類, 不先備慮謹愼, 而誤殺人者, 徒一年半。工匠主司, 各以所由爲罪, 或由工匠指撝或是主司處分, 各以所由爲罪, 明無連坐之法。律旣但稱殺人, 卽明傷者無罪。
항목 상세보기
諸應差丁夫, 而差遣不平及欠剩者, 一人, 笞四十, 五人, 加一等, 罪止徒一年。卽丁夫在役, 日滿不放者, 一日, 笞四十, 一日, 加一等, 罪止杖一百。各坐其所由。
疏議曰, 差遣之法, 謂先富强, 後貧弱, 先多丁, 後少丁, 凡丁分番上役者, 家有兼丁, 要月, 家貧單身, 閑月之類。違此不平及令人數欠剩者, 一人, 笞四十, 五人, 加一等, 罪止徒一年。卽丁夫在役, 謂在役之人, 日滿不放者, 一日, 笞四十, 一日, 加一等, 罪止杖一百。注云, 各坐其所由, 謂止坐不放者所由之人, 明無連坐之法。
항목 상세보기
諸被差充丁夫·雜匠, 而稽留不赴者, 一日, 笞二十, 三日, 加一等, 罪止杖一百。將領主司, 加一等。防人稽留者, 各加三等。卽由將領者, 將領者獨坐。餘條, 將領稽留者, 準此。
疏議曰, 丁夫·雜匠, 被官差遣, 不依程限而稽留不赴者, 一日, 笞三十, 三日, 加一等, 罪止杖一百。將領主司, 加一等, 主司, 謂親領監當者, 一日, 笞四十, 三日, 加一等, 罪止徒一年。其防人稽留者, 各加三等, 一日, 杖六十, 三日, 加一等, 罪止徒二年。其將領主司, 亦加一等, 若由將領主司稽留, 丁夫·雜匠·防人, 不合得罪, 唯罪將領之人, 故云將領者獨坐。注云, 餘條, 將領稽留者, 準此, 餘條, 謂征人等, 但是差行, 有主司將領, 本條無將領罪名, 事由將領者, 皆將領者獨坐。
항목 상세보기
諸丁夫·雜匠在役, 而監當官司私使及主司於職掌之所私使兵防者, 各計庸, 準盜論, 卽私使兵防, 出兵城鎭者, 加一等。
疏議曰, 丁夫·雜匠見在官役, 役限之內, 而監當官司私役使, 及主司, 謂應判署及親監當兵·防之人。於職掌之所私使, 各計庸, 準盜論, 謂從丁夫以下, 各計私使之庸, 準盜論。卽雜使, 計庸不滿尺者, 從盜不得財, 笞五十。兵·防, 竝據城隍內使者, 若私使出城鎭, 加罪一等, 謂計庸, 加準盜論罪一等。卽强使者, 依職司律, 强者, 加二等。餘條强者, 準此。若强使兵·防出城者, 卽亦於本罪加一等上累加。雖稱丁夫·雜匠及兵·防, 非在役限內而使者, 丁夫·雜匠, 依上條日滿不放, 笞四十, 一日, 加一等, 罪止杖一百。兵·防, 從代到不放, 一日, 杖九十, 三日, 加一等, 罪止徒一年半。計庸重者, 若具是監臨官, 依役使所監臨之罪, 其非本部官者。依不應得爲, 從輕笞四十。庸多得罪重者, 依職制律, 去官而受舊官屬士庶饋與若乞取·借貸之屬, 各減在官時三等。非監臨官私使, 亦於準盜論上, 減三等。

故唐律疏議 卷第十六。
항목 상세보기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