당률소의唐律疏議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당률소의 목록



故唐律疏議 卷第四名例凡八條。
諸犯罪已發及已配而更爲罪者, 各重其事,
疏議曰, 已發者, 謂已被告言。其依令應三審者, 被告亦是發訖。及已配者, 謂犯徒已配, 而更爲笞罪以上者, 各重其後犯之事而累科之。
卽重犯流者, 依留住法決杖, 於配所役三年。
疏議曰, 犯流未斷, 或已斷配訖, 未至配所, 而更犯流者, 依工·樂留住法。流二千里, 決杖一百, 流二千五百里, 決杖一百三十, 流三千里, 決杖一百六十。仍各於配所役三年, 通前犯流應役一年, 總役四年。若前犯常流, 後犯加役流者, 亦止總役四年。
若已至配所而更犯者, 亦準此。
疏議曰, 已至配流之處而更犯流者, 亦準上解留住法, 決杖配役。其前犯處近, 後犯處遠, 卽於前配所科決, 不復更配遠流。
卽累流徒應役者, 不得過四年。若更犯流·徒罪者, 準加杖例。
疏議曰, 有犯徒役未滿, 更犯流役, 流役未滿, 更犯徒, 或徒·流役內, 復犯徒·流, 應役身者, 竝不得過四年。假有元犯加役流, 後又犯加役流, 前後累徒雖多, 役以四年爲限。若役未訖, 更犯流·徒罪者, 準加杖例。犯罪雖多, 累決杖·笞者, 亦不得過二百。
問曰, 有人重犯流罪, 依留住法決杖, 於配所役三年。未知此三年之後, 家無兼丁, 合準無兼丁例決杖以否?
答曰, 流人雖無兼丁, 而無加杖之例。三年之役, 本替流罪, 雖無兼丁, 不合加杖。唯有元犯之流, 至配所應役者, 家無兼丁, 得準徒加杖。
其杖罪以下, 亦各依數決之, 累決笞·杖者, 不得過二百。其應加杖者, 亦如之。
疏議曰, 累流·徒, 應役四年限內, 復犯杖·笞者, 亦依所犯杖·笞數決。或初犯杖一百, 中間又犯杖九十, 後又犯笞五十, 前後雖有二百四十, 決之不得過二百。其犯徒應加杖者, 亦如之。假如工·樂·雜戶·官私奴婢等, 竝合加杖, 縱令重犯流·徒, 累決杖·笞, 亦不得過二百。
항목 상세보기
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廢疾, 犯流罪以下, 收贖。犯加役流·反逆緣坐流·會赦猶流者, 不用此律。至配所, 免居作。
疏議曰, 依周禮, 年七十以上及未齓者, 竝不爲奴。今律, 年七十以上七十九以下·十五以下十一以上及廢疾, 爲矜老小及疾, 流罪以下收贖。
問曰, 上條贖章, 稱犯流罪以下聽贖, 此條及官當條, 卽言收贖, 未知聽之與收, 有何差異?
答曰, 上條, 犯十惡等, 有不聽贖處, 復有得贖之處, 故云聽贖。其當徒官少, 不盡其罪, 餘罪收贖。及矜老小廢疾, 雖犯十惡, 皆許收贖。此是隨文設語, 更無別例。
注, 犯加役流·反逆緣坐流·會赦猶流者, 不用此律。至配所, 免居作。
疏議曰, 加役流者, 本是死刑, 元無贖例, 故不許贖。反逆緣坐流者, 逆人至親, 義同休戚, 處以緣坐, 重累其心, 此雖老疾, 亦不許贖。會赦猶流者, 爲害深重, 雖會大恩, 猶從流配。此等三流, 特重常法, 故總不許收贖。至配所免居作者, 矜其老小, 不堪役身, 故免居作。其婦人流法, 與男子不同, 雖是老小, 犯加役流, 亦合收贖, 徵銅一百斤, 反逆緣坐流, 依賊盜律, 婦人年六十及廢疾, 竝免, 不入此流。卽雖謀反, 詞理不能動衆, 威力不足率人者, 亦皆斬, 父·子·母·女·妻·妾, 竝流三千里。其女及妻妾年十五以下·六十以上, 亦免流配, 徵銅一百斤。婦人犯會赦猶流, 唯造畜蠱毒, 幷同居家口仍配。
八十以上·十歲以下及篤疾犯反·逆·殺人應死者, 上請,
疏議曰, 周禮, 三赦之法, 一曰幼弱, 二曰老耄, 三曰戇愚。今十歲合於幼弱, 八十是爲老耄, 篤疾·戇愚之類, 竝合三赦之法。有不可赦者, 年雖老小, 情狀難原。故反·逆及殺人, 準律應合死者, 曹司不斷, 依上請之式, 奏聽勅裁。
盜及傷人者, 亦收贖。有官爵者, 各從官當·除·免法。
疏議曰, 盜者, 雖是老小及篤疾, 竝爲意在貪財。傷人者, 老小疾人未離忿恨。此等二事, 旣侵損於人, 故不許全免, 令其收贖。若有官爵者, 須從官當·除·免之法, 不得留官徵贖, 謂毆從父·兄·姊傷, 合除名, 盜五匹以上, 合免官, 毆凡人折支, 合官當之類。
問曰, 旣云盜及傷人亦收贖。或强盜合死, 或傷五服內親, 亦合死刑, 未知竝得贖以否?
答曰, 盜及傷人亦收贖。但盜, 旣不言强竊, 傷人, 不顯親疎, 直云收贖, 不論輕重, 爲其老小, 特被哀矜。設令强盜傷親合死, 據文竝許收贖。
又問, 旣稱傷人收贖, 卽似不傷者無罪。若有毆殺他人部曲·奴婢及毆己父母不傷, 若爲科斷?
答曰, 奴婢賤隷, 唯於被盜之家稱人, 自外諸條殺傷, 不同良人之限。若老·小·篤疾, 律許哀矜, 雜犯死刑, 竝不科罪, 傷人及盜, 俱入贖刑。例云, 殺一家三人爲不道。注云, 殺部曲·奴婢者, 非。卽驗奴婢不同良人之限。唯因盜傷殺, 亦與良人同。其應出罪者, 擧重以明輕, 雜犯死刑, 尙不論罪, 殺傷部曲·奴婢, 明亦不論。其毆父母, 雖小及疾可矜, 敢毆者, 乃爲惡逆。或愚癡而犯或情惡故爲, 於律, 雖得勿論, 準禮, 仍爲不孝。老·小·重疾, 上請聽裁。
又問, 八十以上·十歲以下盜及傷人, 亦收贖。注云, 有官爵者, 各從除·免·當·贖法。未知本罪至死, 仍得以官當·贖以否?
答曰, 條, 有收贖之文, 注, 設除·免之法, 止爲矜其老疾, 非謂故輕其罪。但雜犯死罪, 例不當·贖, 雖有官爵, 竝合除名。旣死無比徒之文, 官有當徒之例, 明其除·免·當法, 止據流罪以下。若欲以官析死, 便是律外生文, 自須依法除名, 死依贖例。
餘皆勿論。
疏議曰, 除反逆殺人應死·盜及傷人之外, 悉皆不坐。故云餘皆勿論。
九十以上·七歲以下, 雖死罪, 不加刑。緣坐應配役者, 不用此侓。
疏議曰, 禮云, 九十曰耄, 七歲曰悼。悼與耄, 雖有死罪, 不加刑。愛幼養老之義也。緣坐應配役者, 謂父祖反·逆, 罪狀已成, 子孫七歲以下, 仍合配役。故云不用此律。
卽有人敎令, 坐其敎令者。若有贓應備, 受贓者備之。
疏議曰, 悼耄之人, 皆少智力, 若有敎令之者, 唯坐敎令之人。或所盜財物, 旁人受而將用, 旣合備償, 受用者備之, 若老小自用, 還徵老小。故云有贓應備, 受贓者備之。
問曰, 悼耄者被人敎令, 唯坐敎令之者。未知所敎令罪, 亦有色目以否?
答曰, 但是敎令作罪, 皆以所犯之罪, 坐所敎令。或敎七歲小兒, 毆打父母, 或敎九十耄者, 斫殺子孫, 所敎令者, 各同自毆打及殺凡人之罪, 不得以犯親之罪加於凡人。
항목 상세보기
諸犯罪時, 雖未老·疾而事發時老·疾者, 依老·疾論。
疏議曰, 假有六十九以下犯罪, 年七十事發, 或無疾時犯罪, 廢疾後事發, 竝依上解收贖之法。七十九以下犯反·逆·殺人應死, 八十事發, 或廢疾時犯罪, 篤疾時事發, 得入上請之條。八十九犯死罪, 九十事發, 竝入勿論之色。故云依老·疾論。
問曰, 律云, 犯罪時雖未老·疾, 而事發時老·疾者, 依老·疾論。事發以後未斷決, 然始老·疾者, 若爲科斷?
答曰, 律以老疾不堪受刑, 故節級優異。七十衰老, 不能徒役, 聽以贖論。雖發在六十九時, 至年七十始斷, 衰老是一, 不可仍遣役身, 此是役徒內老·疾, 依老·疾論。假有七十九犯加役流事發, 至八十始斷, 止得依老免罪, 不可仍配徒·流。又依獄官令, 犯罪逢格改者, 若格輕, 聽從輕。依律及令, 務從輕法, 至於老·疾者, 豈得配流? 八十之人, 事發與斷相連者, 例從輕典, 斷依發時之法。唯有疾人與老者理別, 多有事發之後, 始作疾狀, 臨時科斷, 須究本情。若未發時已患, 至斷時成疾者, 得同疾法, 若事發時無疾, 斷日加疾, 推有故作, 須依犯時, 實患者, 聽依疾例。
若在徒年限內老·疾, 亦如之。
疏議曰, 假有六十九以下配徒役, 或二年·三年, 役限未滿, 年入七十, 又有配役時無疾, 役限內成廢疾, 竝聽準上法收贖。故云在徒限內老·疾, 亦如之。又計徒一年三百六十日, 應贖者徵銅二十斤, 卽是一斤銅, 析役一十八日, 計餘役不滿十八日, 徵銅不滿一斤, 數旣不滿, 竝宜免放。
犯罪時幼小, 事發時長大, 依幼小論。
疏議曰, 假有七歲犯死罪, 八歲事發, 死罪不論。十歲殺人, 十一事發, 仍得上請。十五時偸盜, 十六事發, 仍以贖論。此名幼小時犯罪, 長大事發, 依幼小論。
항목 상세보기
諸彼此俱罪之贓, 謂計贓爲罪者。
疏議曰, 受財枉法·不枉法及受所監臨財物, 幷坐贓。依法與財者, 亦各得罪, 此名彼此俱罪之贓, 謂計贓爲罪。
及犯禁之物, 則沒官。若盜人所盜之物, 倍贓亦沒官。
疏議曰, 謂甲·弩·矛·矟·旌·旗·幡·幟及禁書·寶印之類, 私家不應有者, 是名犯禁之物。彼此俱罪之贓以下, 幷沒官。
注, 若盜人所盜之物, 倍贓亦沒官。
疏議曰, 假有乙盜甲物, 丙轉盜之, 彼此各有倍贓, 依法竝應還主。甲旣取乙倍備, 不合更得丙贓, 乙卽元是盜人, 不可以贓資盜。故倍贓, 亦沒官。若有糾告之人應賞者, 依令與賞。
問曰, 私鑄錢事發, 所獲作具及錢·銅或違法殺馬·牛等肉如此之類, 律令無文, 未知合沒官以否?
答曰, 其肉及錢, 私家合有, 準如律令, 不合沒官。作具及錢, 不得仍用, 毁訖付主, 罪依法科。其鑄錢, 見有別格, 從格斷。餘條, 有別格見行, 破律者, 竝準此。
取與不和, 雖和, 與者無罪。
疏議曰, 取與不和, 謂恐喝·詐欺·强市有剩利·强率斂之類。雖和, 與者無罪, 謂去官而受舊官屬·士庶饋與或和率斂, 或監臨官司和市有剩利, 或雇人而告他罪得實, 但是不應取財而與者無罪, 皆是。
若乞索之贓, 竝還主。
疏議曰, 强乞索·和乞索, 得罪雖殊, 贓合還主。稱竝者, 從取與不和以下, 竝徵還主。
卽簿斂之物, 赦書到後, 罪雖決訖, 未入官司者, 竝從赦原。
疏議曰, 簿斂之物, 謂謀反·大逆人家資合沒官者。赦書到後, 罪人雖已決訖, 其物未入官司者, 竝從赦原。若簿斂之物, 已入所在官司守掌者, 竝不合放免。
若罪未處決, 物雖送官, 未經分配者, 猶爲未入。
疏議曰, 若反·逆之罪, 仍未處決, 罪人雖已斷訖, 其身尙存者, 物雖送官, 但未經分配者, 竝從赦原。
卽緣坐家口, 雖已配沒, 罪人得免者, 亦免。
疏議曰, 謂反·逆人家口合緣坐沒官, 罪人於後蒙恩得免, 緣坐者雖已配沒, 亦從放免。其奴婢同於資財, 不從緣坐免法。
問曰, 但是緣坐遇恩, 罪人得免。其有罪人不合免者, 緣坐亦有免法以否?
答曰, 謀反·大逆, 罪極誅夷, 汚其室宅, 除惡務本。罪人旣不會赦, 緣坐亦不合原, 去取之宜, 皆隨罪人爲法。其謀叛已上道及殺一家非死罪三人·支解人, 緣坐雖及家口, 其惡不同反·逆。又律文, 特顯反·逆緣坐, 爲與十惡同科, 不得請·減及贖, 自同五流, 除名配流如法。自餘緣坐流, 竝得減·贖, 不除名。雖云合流, 得減·贖者, 明卽與反·逆緣坐不同。赦書若十惡不原, 非反·逆緣坐人, 仍從恩免。以其身非十惡, 又非反·逆之家故也。
항목 상세보기
諸以贓入罪, 正贓見在者, 還官·主。轉易得他物及生産蕃息, 皆爲見在。
疏議曰, 在律, 正贓, 唯有六色, 强盜·竊盜·枉法·不枉法·受所監臨及坐贓。自外諸條, 皆約此六贓爲罪。但以此贓而入罪者, 正贓見在未費用者, 官物還官, 私物還主。轉易得他物者, 謂本贓是驢, 廻易得馬之類。及生産蕃息者, 謂婢産子, 馬生駒之類。
問曰, 假有盜得它人財物, 卽將興易及出擧, 別有息利, 得同蕃息以否? 其贓本是人·畜, 展轉經歷數家, 或有知情及不知者, 如此蕃息, 若爲處分?
答曰, 律注云, 生産蕃息, 本據應産之類而有蕃息。若是與坐·出擧而得利潤, 皆用後人之功, 本無財主之力。旣非孶生之物, 不同蕃息之限, 所得利物, 合入後人。其有展轉而得, 知情者, 蕃息物竝還前主, 不知情者, 亦入後人。
又問, 有人知是贓婢, 故買自幸, 因而生子, 合入何人?
答曰, 知是贓婢, 本來不合交關, 違法故買, 意在姦僞。贓婢所産, 不合從良, 止是生産蕃息, 依律隨母還主。
已費用者, 死及配流勿徵。別犯流及身死者, 亦同。
疏議曰, 因贓斷死及以贓配流, 得罪旣重, 多破家業, 贓已費用, 矜其流·死, 其贓不徵。若未經奏畫, 會赦免流。死者, 徵贓如法。畫訖會恩, 卽同免例。注云, 別犯流及自死者, 謂雖不因贓配流, 別爲他罪流配, 及雖非身被刑戮, 而別有死亡者, 本犯之贓費用已盡, 亦從免例。
餘皆徵之。盜者, 倍備。
疏議曰, 除非身死及已配流, 其贓見在·幷已費用, 竝在徵限, 故曰餘皆徵之。盜者, 倍備, 謂盜者以其貪財旣重, 故令倍備, 謂盜一尺, 徵二尺之類。
若計庸·賃爲贓者, 亦勿徵。
疏議曰, 庸, 謂私役使所監臨及借車馬之屬, 計庸一日爲絹三尺, 以受所監臨財物論。賃, 謂碾磑·邸店·舟船之類, 須計賃價爲坐。旣計庸·賃爲贓, 其贓元非正物。故雖非會赦, 其贓竝亦不徵。餘條庸·賃皆準此。
會赦及降者, 盜·詐·枉法, 猶徵正贓,
疏議曰, 謂會赦及降, 唯盜·詐·枉法三色, 正贓猶徵, 各還官·主。盜者免倍贓。故云猶徵正贓。謂赦前事發者。若赦後事發, 捉獲見贓, 準鬪訟律徵之。
問曰, 枉法會赦, 正贓猶徵。未知此贓還官, 還主? 須定明例。
答曰, 彼此俱罪之贓, 例竝合沒, 雖復首得原罪, 正贓猶徵如法。其贓追沒, 於法何疑?
餘贓非見在及收贖之物, 限內未送者, 竝從赦降原。
疏議曰, 餘贓非見在, 赦前已費用盡。若非轉易得他物及生産蕃息者, 皆非見在之贓。及收贖之物者, 謂犯罪徵銅, 依令, 節級各依期限。限內未送, 竝從赦·降原, 過限不送, 不在免限。稱限內不送, 唯據贖銅, 餘贓舊無限約, 逢赦竝皆放免。其犯罪應贖徵銅, 送有期限。違限不納, 會赦不原。故云限內未送者, 唯爲贖銅生文, 不爲餘贓立制。
問曰, 收贖之人, 身在外處。雖對面斷罪, 又牒本貫徵銅, 未知以牒到本屬爲期, 卽據斷日作限?
答曰, 依令, 任官應免課役, 皆據蠲符到日爲限。其徵銅之人, 雖對面斷訖, 或有一身被禁, 所屬在遠, 雖被釋放, 無銅可輸, 符下本屬徵收, 須據符到徵日爲限。若取對面爲定, 何煩更牒本屬?
항목 상세보기
諸平贓者, 皆據犯處當時物價及上絹估。
疏議曰, 贓, 謂罪人所取之贓。皆平其價直, 準犯處當時上絹之價。依令, 每月, 旬別三等估。其贓平所犯旬估, 定罪取所犯旬上絹之價。假有人蒲州盜鹽, 嶲州事發, 鹽已費用, 依令懸平, 卽取蒲州中估之鹽, 準蒲州上絹之價, 於嶲州斷決之類。縱有賣買貴賤, 與估不同, 亦依估價爲定。
問曰, 贓若見在犯處, 可以將贓對平, 如其先已費損, 懸平若爲準定? 又有獲贓之所, 與犯處不同, 或遠或近, 竝合送平以否?
答曰, 懸平之贓, 依令準中估。其獲贓去犯處遠者, 止合懸平, 若運向犯處, 準估其物, 卽須脚價·生産之類, 恐加瘦損, 非但姦僞斯起, 人糧所出無從。同遣懸平, 理便適中。
又問, 在蕃有犯, 斷在中華。或邊州犯贓, 當處無估, 平贓定罪, 從何取中?
答曰, 外蕃旣是殊俗, 不可牒彼平估, 唯於近蕃州縣準估, 量用合宜。無估之所而有犯者, 於州·府詳定作償。
平功庸者, 計一人一日爲絹三尺, 牛·馬·駝·騾·驢·車, 亦同。
疏議曰, 計功作庸, 應得罪者, 計一人一日爲絹三尺。牛·馬·駝·騾·驢·車計庸, 皆準此三尺。故云亦同。
其船及碾磑·邸店之類, 亦依犯時賃直。
疏議曰, 自船以下, 或大小不同或閑要有異, 故依當時賃直, 不可準常賃爲估。邸店者, 居物之處爲邸, 沽賣之所爲店。稱之類者, 鋪肆·園宅, 品目至多, 略擧宏綱, 不可備載, 故言之類。
庸賃雖多, 各不得過其本價。
疏議曰, 假有借驢一頭, 乘經百日, 計庸得絹七匹二丈, 驢估止直五疋[匹], 此則庸多, 仍依五匹爲罪。自餘庸·賃雖多, 各準此法。
항목 상세보기
諸略和誘人若和同相賣。
疏議曰, 不和爲略, 前已解訖。和誘者, 謂彼此和同, 共相誘引, 或使爲良或使爲賤, 限外蔽匿, 俱入此條。輕重之制, 自從本法。若和同相賣者, 謂兩相和同, 共知違法。
及略·和誘部曲·奴婢, 若嫁賣之, 卽知情娶買,
疏議曰, 上文皆據良人, 此論部曲·客女·奴婢等。略·和誘義, 竝與上同。或得而自留或轉將嫁賣或乞人, 亦同。其知情娶·買者, 謂從略·和誘以下, 不問良賤, 共知本情, 或娶或買, 限外不首, 亦爲蔽匿。
及藏逃亡部曲·奴婢,
疏議曰, 藏匿無日限。謂知是部曲·奴婢逃走, 故將藏匿者。
署置官過限及不應置而置,
疏議曰, 在令, 置官各有員數。員外剩置, 是名過限。案職制律, 官有員數, 而署置過限及不應置而置。注云, 謂非奏授者。在此, 雖有奏授, 亦同蔽匿。於格·令無員而置, 是名不應置而置。
詐假官·假與人官及受假者,
疏議曰, 詐假官者, 身實無官, 假爲職任。流內·流外, 得罪雖別, 詐假之義竝同。或自造告身或雇債人作或得他人告身而自行用, 但於身不合爲官, 詐將告身行用, 皆是。其假與人官者, 謂所司假授人官或僞奏擬或假作曹司判補。及受假者, 謂知假而受之。
若詐死, 私有禁物, 謂非私所應有者及禁書之類。
疏議曰, 詐死者, 或本心避罪或規免賦役或因犯逃亡而遂詐死之類。私有禁物者, 注云 謂非私所應有者。謂甲·弩·矛·矟之類。及禁書, 謂天文·圖書·兵書·七曜曆等, 是名禁書。稱之類者, 謂玄象器物等, 旣不是書, 故云之類。
赦書到後百日, 見在不首, 故蔽匿者, 復罪如初。媒·保不坐。
疏議曰, 赦書原罪, 皆據制書出日昧爽以前, 竝從赦免。惟此蔽匿條中, 乃云赦書到後百日, 此據赦書所至之處, 別取百日爲限。見在不首, 故蔽匿者, 謂人·物及所假官等見在, 故蔽匿隱藏而不首出, 竝復罪如初。初者, 謂如犯罪之初, 贓物應徵及倍, 悉從初犯本法。若人有轉易在他所, 但其人見在不首, 皆爲故蔽匿。其媒·保不坐者, 謂嫁娶有媒, 賣買有保, 旣經赦原, 無問百日內外, 雖不自首, 竝皆不坐。
其限內事發, 雖不自首, 非蔽匿。雖限內, 但經問不臣者, 亦爲蔽匿。
疏議曰, 從略和誘以下, 私有禁物以上, 謂赦書到後, 事發之所百日內發者, 雖不自首, 亦非蔽匿。以其限尙未充, 故得無罪。
注, 雖限內, 但經問不臣者, 亦爲蔽匿。
疏議曰, 上云限內事發, 雖不自首, 非蔽匿, 謂限內事發, 經問卽承, 爲無隱心, 乃非蔽匿。其經問不臣, 雖在限內, 仍同蔽匿之法。
卽有程期者, 計赦後日爲坐。
疏議曰, 程者, 依令, 公案, 小事五日程, 中事十日程, 大事二十日程。及公使, 各有行程。如此之類, 是爲有程期者。律有大集校閱, 違期不到之條, 亦有計帳等, 在令各有期限。此等赦前有違, 經恩不待百日, 但赦出後日, 仍違程期者, 卽計赦後違日爲坐。赦後竝須準事給程, 以爲期限。
其因犯逃亡, 經赦免罪, 限外不首者, 止坐其亡, 不論本罪。謂赦書到後, 百日限外計之。
疏議曰, 謂赦前犯罪, 因卽逃亡, 會赦之後, 罪皆原免, 赦後百日, 仍不自首, 止有逃亡之坐, 更不論其本罪。又如征防逃亡, 會赦免罪, 計百日限外, 征防仍自未還, 須計征防之日, 以爲逃亡定罪, 限內流例若還, 卽同在家亡法。卽軍人上番, 因犯逃亡, 經赦當下, 亦同常亡之律。
注, 謂赦書到後, 百日限外計之。
疏議曰, 上論蔽匿, 旣以百日之外爲限, 此逃亡之坐, 亦以百日限外計之。
항목 상세보기
諸會赦, 應改正徵收, 經責簿帳而不改正·徵收者, 各論如本犯律。謂以嫡爲庶·以庶爲嫡·違法養子·私入道·詐復除·避本業·增減年紀·侵隱園田·脫漏戶口之類, 須改正。監臨主守之官, 私自借貸及借貸人財物·畜産之類, 須徵收。
疏議曰, 前條以百日爲限, 此據赦後經責簿帳, 卽須改正徵收, 仍有隱欺, 不改從正者, 皆如本犯得罪。其應改正徵收, 具如子注。
注, 謂以嫡爲庶·以庶爲嫡·違法養子·
疏議曰, 依令, 王·公·侯·伯·子·男, 皆子孫承嫡者傳襲。無嫡子, 立嫡孫, 無嫡孫, 以次立嫡子同母弟, 無母弟, 立庶子, 無庶子, 立嫡孫同母弟, 無母弟, 立庶孫。曾·玄以下準此。若不依令文, 卽是以嫡爲庶·以庶爲嫡。又準令, 自無子者, 聽養同宗於昭穆合者。 若違令養子, 是名違法。卽工·樂·雜戶當色相養者, 律令雖無正文, 無子者理準良人之例。
注, 謂私入道·詐復除·避本業·
疏議曰, 私入道者, 謂道士·女官·僧·尼, 不因官度者。是名私入道。詐復除者, 謂課役俱免, 卽如太原元從, 給復終身, 沒落外蕃·投化, 給復十年, 放賤爲良, 給復三年之類。其有不當復限, 詐同此色, 是爲詐復除。避本業, 謂工·樂·雜戶·太常音聲人, 各有本業, 若廻避改入他色之類, 是名避本業。
注, 增減年紀·侵隱園田·脫漏戶口之類, 須改正。
疏議曰, 增減年紀, 謂增年入老, 減年入中·小者。其有增減, 雖不免課役, 亦是。侵隱園田, 謂人侵他田園及有私隱·盜貿賣者。脫漏戶口者, 全戶不附爲脫, 隱口不附爲漏。稱之類者。謂增加疾狀, 脫漏工·樂·雜戶之類。會赦以後, 經責簿帳, 卽須改正, 若不改正, 亦論如本犯之律。
注, 監臨主守之官, 私自借貸及借貸人財物·畜産之類, 須徵。
疏議曰, 監臨, 謂於臨統部內, 主守, 謂躬親保典之所者。以官財物·畜産私自借貸及將官物·畜産私借貸人者, 其車·船之屬同財物, 鷹·犬之屬同畜産。故言竝須徵收。
問曰, 上條會赦, 以百日爲限, 下文會赦, 乃以責簿爲期, 若有上條赦後百日內, 責簿帳隱而不通者, 下條未經責簿帳, 經問不臣, 合得罪否?
答曰, 上條而[以]罪重, 故百日內經問不臣, 罪同蔽匿。限內雖責簿帳, 事終未發, 縱不吐實, 未得論罪。後條犯輕, 赦後經責簿帳不通, 卽得本罪。經年不經責簿帳, 據理亦未有辜, 雖復經問不臣, 未合得〈罪〉。
又問, 蔽匿之事, 限內未首及應改正, 簿帳未通, 乃有非是物主, 傍人言告, 未知告者得罪以否?
答曰, 赦前之罪, 各有程期, 限內事發, 律許免罪, 終須改正徵收, 告者理不合坐。

故唐律疏議 卷第四。
항목 상세보기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