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大典註解序(後集)
聖人之法, 以禮爲本, 禮而不率, 法以齊之, 無非使人遷善而遠罪也, 而必禁之於未然之前, 不待懲之於已然之後。 故上下辨, 民志定, 法之用行, 而禮之本立矣。 周公作法, 名之以禮, 孔子齊民, 必用禮焉, 其所以禮以爲本, 而弼五敎者, 亦可見矣。
我朝經國大典, 折衷列聖之訓, 以成萬世之法, 規模極其大, 節目盡其詳, 莫不以扶人紀淑人心爲本, 豈區區於刑法之末者哉? 其制度與周官·周禮相爲表裏, 而實原於關雎·麟趾之美意, 此列聖之治, 比隆於二帝三王, 而非漢唐之所可及也。 然而貽謨深遠, 文字簡嚴, 如二典三謨, 經緯天地之道, 在一字一句之中, 奉法之吏, 或昧於先王之旨, 而民之犯法者, 滋甚, 先王之法, 有不得行, 而先王之禮, 幾乎不得立矣。
聖上卽位之初, 首命政府·禮曹, 註解其難曉者, 使官吏不眩於奉行, 小民不觸於罪辜, 甚盛德也。 於是, 議政府領議政沈公連源·左議政尙公震·右議政尹公漑·禮曹判書鄭公士龍等, 承命祗栗, 覃思硏義, 發揮精微, 以極先王之美意, 以明立法之奧旨。 註成, 拈出其最關於用法者, 稟承睿定, 以翼金石之典, 餘分爲二卷, 雖不上聞, 欲幷印布, 以資博考。 臣猥以庸劣濫忝註解官, 今年春, 適有觀察湖西之命, 政府令臣幷鋟榟于本道, 以廣其傳。
噫! 禮以爲法者, 三代之化也, 刑以爲法者, 漢唐之治也。 今聖上深知先王以禮爲法, 不以刑爲法, 註解之責, 不任之司寇, 而特命政府·宗伯掌之, 尤非前代帝王所能髣髴其萬一也。 不求變更, 上下猶惓惓於講明舊典, 益彰成憲之美。 唯戒舊章之亂, 是可爲萬世則, 豈但使人曉法而止哉? 嗚呼! 先王之法, 旣以禮爲本, 禮復以和爲本, 民協于中, 四方風動, 和之至也。
若奉法者, 捨禮任法而失於和, 或咈聖上如傷之仁, 則豈吾君與吾相之心哉? 夫人必出於禮, 而後入於法, 金科玉條, 燦然警省於民之心目, 則不待徇之以木鐸, 書之于門閭, 而人皆不入於法, 而復於禮, 民情有大順之風, 四表成於變之俗, 禮樂興而刑罰措, 人心和而天地之和應矣。 聖上盡中和之極功, 而致位育之神化者, 其自通於斯乎? 呼! 盛矣哉!
嘉靖三十三年十月上澣, 通政大夫, 守淸洪道觀察使兼兵馬水軍節度使, 臣安瑋拜手稽首, 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