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年傳曰, 噫, 作法於凉, 其弊猶貪。況人君以法御下, 若或隨意低仰, 人何能措手足。昔之文帝太宗, 漢唐中主, 而除肉刑, 除笞背法, 予之除壓膝·烙刑, 意蓋此也。噫, 乙亥之事, 何忍言哉。其情節之已露, 而頑忍抵賴者, 豈不憤駭, 而終不復此刑者, 意蓋深矣。大抵我國用法, 一則大明律, 一則大典, 而其後或有一時受敎者, 而法司仍以爲用, 律官因此低仰, 公私闊狹, 一任在下, 有勢者雖重能免, 無勢者雖輕被律。所謂續大典, 由此而成也。大抵一律正法, 卽有司之事, 軍門梟示, 卽行陳之事。而噫, 彼戊申往牒所無用兵於外·扈衛於內, 故不獲已用此, 而其後仍以爲用者多。且不待結案正法之事, 卽庚子以前, 所無之事, 一番行之, 仍以爲例, 非徒不待結案以一傳旨正法, 此大明律攸載乎, 此大典攸載乎。噫, 戊申·乙亥凶逆之輩, 雖用此法, 固不足惜也, 而猶有此敎, 況於日後, 爲君者因使氣而爲此, 爲臣者因黨私而爲此, 吁嗟流弊, 卽我導之。且非徒不承款而物故, 至於未及結案而物故者, 古無追律之事, 戊申·乙亥人心憤鬱, 其所爲請, 雖見秉彝, 噫畜乘之人, 猶有長遠之心, 況爲國而謀者乎。目今世道, 或有小人, 挾私吹覓, 其用此法, 不過一論啓之間, 可不懍然。自今日事係王府·秋曹者, 不待結案定法, 軍門梟示, 傳旨正法, 追施其律等事, 一倂除之。噫, 昔之人猶戒開荊棘, 白首暮年, 豈不爲一國而立萬世之法乎。吁嗟有司之臣, 執法之官, 固遵此敎, 其勿少弛。噫, 國之興亡, 惟係乎此。遵則興, 不遵則亡, 將此下敎, 令王府·秋曹及兩司大書刊置, 永垂于後。傳曰, 頃者下敎中有遺漏者, 雖已諭後弊宜杜, 此後鞫問人, 勿爲兼問於捕廳事, 永爲定式。雖應坐之類, 名係璿派者, 勿爲奴爲婢事, 一體受敎。該府同刊綸音下段。
補 同年傳曰, 昔年有永嘉朝事御製, 故心常欽歎, 每於此等事, 不憚其憊, 首尾親問, 意在欲辨黑白。今番玄昶, 孟浪遲晩, 幾乎正法。雖施寬典, 其初承款, 由於刑訊, 此所謂桁楊之下, 何求不得者也。不覺瞿然。今番尤爲詳審不然, 壽太·老味·文仁金·其皆杖下物故。噫, 其常審愼, 猶有玄昶。外方同推時, 恐或不服, 一番遲晩, 亦不細究。今者玄昶, 偶施寬典, 末梢生活, 尤爲懍然。吁嗟, 諸道道臣, 體予瞿然懍然之意, 於重囚十分欽哉。營將治盜, 嚴酷特甚, 故世稱亂杖不服者, 甚於强盜。曾雖申飭, 又飭諸鎭營, 周牢亂杖, 十分無疑然後乃施, 俾無無辜之民, 枉罹之弊事, 下諭于八道道臣·兩都留守。